科举之路(371)
“我们以后就要生活在这里了吗?不回草原了?阿妈你会不会把我丢了?”
“不会,朝鲁,阿妈和朝鲁一起在这里,只是朝鲁,你要记得,你现在是宁朝人,出去后,你要忘记九夷的所有事。”袁翠娘看着他说道。
“现在,你要叫我娘,不要说九夷话,明白吗?”
朝鲁下意识的点头,却听到后面有人在说:
“朝鲁,你这样做,就是背叛,大汗会惩罚你的,而且还有赤那宰桑,他那么护着我们,你想要背叛他吗?”牧仁看着朝鲁喊道。
朝鲁自小生活在羊圈,和牧仁不同,他是有母亲的,而且晚上的时候,母亲常常会提起宁朝,所以对于宁朝并不像牧仁那般痛恨。
甚至会说宁朝的官话,这也是为什么赤那让他过来的原因。
“娘,我会好好说的,我想出去。”终究,朝鲁还是做了决定,他会说九夷的事情,但他感激赤那宰桑,不会说赤那宰桑的事情。
牧仁无法理解,觉得朝鲁是叛徒,在朝鲁的母亲走后,他在牢房里狠狠地打了朝鲁一顿,直到官差来将两人分开。
保宁府的官员们接收了大量从九夷赎回的百姓,除了永谢部和纳蒙部还有几百个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外,其他部落只有几十个,剩下的全是孩童。
对待这些有一半九夷血脉的孩童,朝廷派出善于洞察犯人表情的都官部官员还有大理寺官员,对这些孩子进行询问。
刚开始很顺利,各部的孩子虽然知道九夷没了,但是在宁朝也很开心,吃得好,住得好,没有人打骂他们,他们要的就这么简单。
但是在问到哈拉部的孩子时,几位官员神情凝重,这些孩子对于宁朝存在不小的敌意,而奇怪的是,他们敬仰一个叫巴氏赤那的人,那是九夷的宰桑。
将这些一一记下,最后是牢里的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已经有十几岁大了,而且九夷愿意派他们出来做事,恐怕会跟哈拉部的孩子一样。
果然,这几个孩子嘴里根本问不出什么,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伪装,一旦成功,在宁朝各府活动,恐怕会产生一定的威胁。
除了一个叫朝鲁的,还算好些,哈拉部的事情都说了,但是那个巴氏赤那的事情,却是一句不提。
僵持了好久,官员们去赎回来的百姓中间打听,知道大概后,撬开了孩子们的嘴。
他们总算知道这个巴氏赤那的事情了,并从这些行为中,推测出其野心不小。
唐林现在已经成为政事堂的编外人员了,这半年下来,政事堂议事十有六七会有他。
也是因此,所有的侍郎对他都客气了许多,就算是恨他恨得牙痒痒的王侍郎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反倒让范尚书坐的更稳当了,毕竟现在范尚书退下,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难保不会落入唐林手中,既然如此,还不如让范尚书先占着。
只是王侍郎也有些纠结,按理唐林刚刚升迁,不可能继续升,若是再等,等范尚书退下,难保唐林的资历到了,直接坐上那个位置。
可官家心意难定,若是真的想要破格,那么礼部尚书的位置,是再好不过了。
看着官家对唐林越来越重视,王侍郎打算动手了,从唐林这边动手,先找出唐林的把柄,再迫使范尚书致仕,那么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定会稳稳地落到自己身上。
此时,唐林他们还在政事堂商量九夷的事情,根据探子还有从永谢部和纳蒙部赎回的百姓说法,这两部的确没有吃过人肉,就算是饿死的奴隶,也没有去碰他们。
所以宁朝同意两部的归顺,定下了时间,两部的可汗带人前来上京归降,奉上归降文书。
日后再无九夷部落,只有宁朝的永谢部和纳蒙部,两部的首领之位,必须由宁朝册封才行。
两部落养育的马匹归朝廷所有,而朝廷也会运送粮食给他们,至于牛羊可允许他们卖给百姓或者商人,但是部落同府城一样需要缴纳税务,此后,九夷草原改名为永纳草原,归宁朝所有。
除此之外,两部的小可汗,改为世子,十岁时必须要来宁朝接受教导,十八岁再回去,以便将来继位。
吴尚书看着唐林,神色莫测,果然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本来只要打服,现在直接将草原都给占了,还让人帮着养马,不过转念一想,这感觉,颇为不错。
于是,他又说了一条,两部需要接受宁朝官员的督查,学习宁朝文字、语言,遵守宁朝的律法,为此,宁朝需派三名官员入驻部落,并会派军队保护草原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