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240)
长临府衙后宅,王垆搂着一个面容姣好的丫鬟吃着新鲜的瓜果,那手在丫鬟身上肆意流连,丝毫不顾及立于一边的张同知。
“明府,这次税收是否太过了,这临海县怕是拿不出来这些!”
“拿不出?我可是特意打探过了,这临海县最近的商税可是不少,加上那些尽够了!”
“因为这个唐林不识趣,让咱们亏了这么多银子,总得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才行。而且,听下面的人说,他可还没放弃找出那些人,现在这样,让他无暇他顾最好。”
王垆说着话,手却是一刻不停,使得那丫鬟娇喘连连,连瓜果都递不稳当了。
张同知不敢细看,回道:“若是事发,怕是不好收场啊!”
“事发?他一个寒门子弟,老师还是个致仕了的,能去找谁?这亏,他不吃也得吃。”
“只要再得些银子,本官就去打通关系,要是能搭上皇子,这青云路就近在眼前了。日后,我走了,这长临府的知府,自然是由你来当,这长临府依然是我们的钱袋子!”
“好了,不提这些。这次从临水县新到了一批羊,里面颇有几个鲜嫩的,等秦副使来了,咱们正好可以一同尝尝。”
“明府说的是,那些羊能入得明府法眼,定是极好的。”张同知奉承道。
此时,那个丫鬟早已不着衣衫,任人宰割。
“对了,听说你喜欢翠柳那丫头?本官已让人送到你地方,你且去吧!”
张同知识趣地退了下去。
临海县县衙,唐林估算着时间,按理说,陆通判应该要行动了,可是花拦头到现在都没回来,府衙也没什么动静,看来得做最坏打算了。
唐林先按地税一万七千五百石,户税一万五千两来算,虽然比起定下的秋税少了不少,但比起以往的税收来说,依然是高了。
之后,便是定不同等的户税和地税了,将这些写在一张张单子上,一个村子一张,由拦头带人前去收税。
“唐知县,这样做真的好吗?这根本不够啊!”郑主簿心中忧虑。
“有何不好?比起以往来,这已经高了许多了。本次缴税,我也会一同过去,若是他真的要以此罚我,我便叫人将临海县税收极高、王知府疑似贪污的事情传出去。”
“到时,他没面子不说,恐怕还会引起旁人的注意。但这只是最后一搏,若是缴税前,陆通判已开始行动,或者金部官员和转运使已到,那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对了,你将往年的文书也都拿出来,一起带过去,到时总能派上用场。”唐林嘱咐道。
随后,唐林又叫来方押录,将所收集到的罪证全数封存,只留下隐晦的账本,他打算将这些也一同带去。
金部官员不知道来不来,但他相信转运使吕嵊定会前来,毕竟明年他的任期就到了,将会调度到其他地方去,在此之前,定不能让这个后患留下来。
介时,只要将这个账簿往张同知宅邸一藏,上面有王知府的名讳,他们便无法继续瞒下去,那时,离真相大白也就只差罪证了。
而这些罪证,他们可以一样样抛给查案的官员,不求其他,只求早日定罪。
对于唐林来说,这些税收极高,可对于临海县百姓来说,这次的税收竟然是低的。
对于那些普通百姓来说,没有其它明目的税、没有胥吏的勒索,这么多年来,这是户税、地税交的最少的一次。
有些百姓在交税时,还会特意问上几句:“够了吗?这样就没了?县衙的银子够用吗?”
使得那些胥吏极为不适应,这是第一次被百姓追着问收不收其它银子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百姓操心县衙的银钱够不够……
短短几日,秋税就全交齐了,外加上之前卖东西的三万两、还有九万两商税、停船费和市集费也有两万两。
算着这钱,郑主簿有些手抖,问道:“唐知县,我们真的按老规矩留?秋税一成、商税留两成。”
“秋税还好说,也就留1500两,但商税,有近两万两了,再加上停船费和市集费也按商税算,这将近三万两了!!”
“我们这不也是按照规定办的,而且可能也就这么一次了,日后怕是你想留都留不住。”唐林听到后,也有些吃惊。
不过按照之前唐林了解到的,国库缺银,那么就不会将这么大笔银子放到县衙里,日后可能商税也同税收一样,只能留下一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