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之食至茗归(1117)

作者:吃吃不是痴痴 阅读记录

刘徐氏想的好,要是到时候家里全部在卖栗子,衣裳谁洗?饭谁做?

先将人请来,到时候给多少工钱还不是她说了算?

刘徐氏这个想法自然没有问题,果不其然消息才托人带回去,没两天就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亲戚。

这里面有刘铁根在外村的三儿子,以及早早嫁出去的大女儿一家,最后愣是凑足了十几个人。

原本刘家住的也不算太挤,蛋人一多了之后,住的地方自然就不够了,后来几个女娃男娃都挤在同一个屋子里住,睡通铺。

大人也女的两间,男的两间,才算住下了。

后来刘徐氏看人差不多了,就将不收人的消息又传了出去。

也是这个时候,刘家这么多大动作,让村人开始好奇,刘家究竟在镇子上做什么生意。

原本半月也出不了一次村的村人,就有人上了镇子上看到了刘家在镇子上做的营生。

刘家卖的是栗子饼,对于那些没去沈家摊子买过栗子饼,但却听说过,准备某天过来尝尝的人来说。

以为刘家的栗子饼就是传闻当中的栗子饼,又见这家摊子没有传说当中那么奇葩,每天只卖限量的数目。

这些人见刘家一炉烧几十个并且还源源不断地烤,以为传闻有误,却没想过次栗子饼非彼栗子饼。

见买的人多,一听叫栗子饼,价格也不贵,三文钱一个,自然也都围在这里争相购买了起来。

这栗子饼吃着也像是那么回事,主要是甜味,面面的磨砂口感,不和番薯一个口感但却也挺好吃。

毕竟是新鲜吃食,所以这些人子弹也觉得这就是栗子饼。

因为他们没吃过真正的栗子饼,所以刘家的栗子饼就成了栗子饼。

买的人多了,沈家不在的日子多了,刘家卖地也多了,吃过沈家栗子饼的人总归是少数。

甚至这些人还没有刘家一天卖的数量十分之一多。

于是很快镇子上盛传的栗子饼,从沈家前缀变成了刘家前缀。

后来者不知道沈家是哪家,只认为这个吃起来新鲜的吃食,是现在镇子上那家刘家所卖的。

不屑与大部分人争论的沈家顾客倒是闭口不谈,甚至觉得他们要吃就吃去呗,到时候没人和他们抢沈家栗子饼岂不是更好?

但也有许多看不过这个事的人,时常在那些买了刘家栗子饼于是沾沾自喜引以为傲时,站出来提起沈家。

但沈家的名头,也不过持续了半个多月,并且更多是烧烤和卤味的名声传扬在外,一个每天限量卖的栗子饼,这些人自然是没怎么听说过的。

原本是人都有仇富心里,尤其是比自己富的,在沈家什么都没做,仅仅是有人站出来打抱不平的情况下,反而出现了许多说沈家贪心不足蛇吞象,谁家新出的吃食,都要往自己身上揽的传闻。

这样一来,刘家的客流量一时间更大了些,而沈家因为一去就是好些天,自然不知道这些事。

但沈家不知道这些,镇子上的人却或多或少地都知道。

毕竟沈家在镇子上买了半个多月的吃食,镇子上住的人自然都认识了。

但千灯镇周边起码还有三四个临近的村落,就连内青村上河村都算较为远的了,这些村里面的村民,平时自然不会每天都逛镇子上。

大多和上河村内青村的人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十天半个月地才回去镇子上逛逛,采买些生活必需品。

农村里以物换物较多,不到一些东西用完了,也不会去镇子上乱花钱。

随意这也就造成了,当初沈家摆摊地时候,队伍不太好排,东西又不好买,老是卖完人还剩不少。

这种现象是在后期才有所改善,但这段时间能知道沈家的人估计也不会时常上镇子上,所以灯沈家这回刚好去了县里。

天气入冬,临近过年,这些周边的村子里的人椰大多为了过冬准备起来了,大家都涌入千灯镇采买时。

就发现了刘家摆的摊子,卖的是他们最近时常听人说起的镇子上新鲜吃食,栗子饼,当然就都愿意品尝。

时值降温,每天都有不少人流到镇子上,将刘家栗子饼带回家,或者将栗子饼是刘家卖的这个概念待会村子。

可以说,镇子上每一天舆论的变化,都要比之前天气还不算冷时,几天的变化剧烈地多。

这一切都是因为恰好赶上了那个时间。

甭管沈家是不是最先卖栗子饼的,也不提沈家卖了半个月之久,镇子上的人都知道。

但这些知情的人,有些人会为了私心,有些人不愿争辩,而更多的原住民却是因为自家也有生意,不太好陷入争端,免得殃及自家的生意,于是没有多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