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女致富攻略+番外(639)
这样,以后也能念了陈耀文的好。
大家都说,陈耀文真是太大气了,是个好人。
书生们都很高兴,甚至有不少人写诗,说是夸赞陈耀文。
把陈耀文夸赞成了读书人的楷模。
因此,陈耀文的名气,竟然好了起来。
后面,京城的好友写信来,都忍不住夸他。
说是假以时日,只怕是陈耀文要回京城了。
在外,就算是在府城中,说的算,但是,那比不上京城。
要是在京城做得好,指不定很快就成了天子近臣。
如今的皇上,是个赞誉颇多的,为人公正,爱贤惜才。
只要是做得好,不担心说前程的问题。
陈耀文也没想过,自己的名声,竟然在京城那边,有点好。
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新人罢了。
竟然是有一个好的名声。
那以后,他要是去京城,想来,应该不算是太差。
其实,谁又知道,他之所以发了这个,是让那些书生没事儿的时候多看书,免得总是惦记自己的媳妇。
这样不好。
许阳是个优秀的姑娘,他承认,但是这样的媳妇,只能属于自己的。
其他人,没有资格说的。
所以,现在看到有人惦记自己的媳妇,陈耀文只好是让他们多看书了。
结果被人误会成是一个厚道,而又爱才的人,那他就勉为其难的,承认了下来吧。
“噗嗤”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还有半个月,就该是乡试了,许阳看到这么多夸赞陈耀文的,都忍不住笑了。
是,陈耀文应该被夸赞,但是,他们这个夸赞,是不是有点太过于浮夸了。
把陈耀文之前几年没考上秀才的经历,说成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后面,陈耀文考举人,考进士,都是一次过的。
虽然是二甲,但也是读书人的骄傲了。
天下的读书人,何其的多。
但是考上的,寥寥无几。
每三年,才能有三百人能参加殿试,落选的人,不计其数。
除了世家出来的那些,普通百姓考上的,那是少多了。
主要是普通百姓,相对来说,贫穷许多。
世家虽有那种混日子的纨绔,但多数都知道,生活不易。
所以,也很清楚,他们该努力,考上了功名,以后才能为家里做事。
富贵如同过眼云烟,说实话,一不小心,兴许就没有。
所以,世家出来的男子,都不能接受家道中落的事儿。
于是,当然是要努力的考试。
因为家中不缺钱,书本也不少。
只要是努力,比寒门出来的,考上要容易许多。
就算是家里在考试这件事上,帮不上忙,但至少,在培养过程中,他们去书院里,遇到的夫子也相对优秀。
县学里的夫子,都是举人而已,水平有限。
可若是京城的夫子,指不定以前便是进士。
更有甚者,是年迈的状元啥的。
所以,条件当然是好。
考上的概率,比寒门要大许多。
这不是说瞧不起寒门出来的,只是,这事儿吧,概率问题。
大家必须也要承认这个事实。
陈耀文能说考上就考上,这已经是大家羡慕,但也无法取代的事情。
他太优秀了,其他人,没办法去眼红。
因为事实就是,眼红了,也没有啥用。
不过,看到他能为大家做事,大家当然是不吝惜去夸赞他。
主要是,陈耀文和许家,还专门建了一个书屋,书架上有不少书,好几排书架,屋里还有桌子和凳子,大家若是没钱买书的话,可以去书屋里翻阅。
但是不能带走,不能破坏。
有人专门看着。
不过,大家也不介意,能来看书,对许多的寒门学子来说,是一个荣幸的事儿了。
许阳和陈耀文商量,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要行善积德吧。
达则兼济天下。
如今,他们已经不缺钱了,金银珠宝这些,许阳要求也不高,基本上也能买得起了。
所以,许阳希望,能尽到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她倒是不图回报,只是希望,以后能帮更多的人,行善积德。
只是,她不图,不代表人家不想着回报。
那些书生,看了书后,还专门来许家包子铺这边买包子吃。
他们出门,住客栈,或者是住在民宅里,早饭基本上都要在外面吃。
在哪儿吃都是吃,还不如吃了许家包子铺的。
至少,也算是给许家一个好态度吧。
卖给许家一个好,以后呢,去看了许家的书,也不觉得有太多的亏欠。
许阳知道他们的意思,只是,不在意罢了。
反正,许家生意好,那也是让她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