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凌本纪(13)
老皇帝见大势已去,此时再僵持怕不是办法,不如先用缓兵之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一咬牙接过笔,下了传位昭书,盖上了玉玺。
一个月后,宋玉清登基,开国以来第一位御驾亲征的女帝,年十五,国号嘉凌。大赦天下,轻傜役、重农业,飨士卒,各国商人自由来往,不设关卡,百姓安居乐业;后宫无妃嫔,宫里废除了太监制,妙妃封淑妙太后,大兴佛教。一派国泰民安,繁荣富足之象。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御前带刀侍卫莫日根声音清脆有力,开启了嘉凌女帝理政的一天。
“微臣有事启奏,陛下日夜操劳,身边需要有人照顾。臣力荐举子赵之衡进宫奉君,此人样貌与文采并佳,为人端正,洁身自好,与陛下可谓天作之合。”
女皇:“爱卿为朕思虑深远,朕甚感欣慰。至于凤后一事,朕心中已有人选。众爱卿觉得,庄王府的世子宋济瀃如何?”
“陛下,臣以为不可。以陛下之英武怎可让有妇之夫来坐凤后之位?况且历来帝王家都以原配为吉兆,故臣以为世子不可当选凤后。”
女皇脸上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微笑:“那普天之下,只要是未婚的男子朕都可以选么?”
“这......是。陛下若是原配大婚,我朝定会昌盛不衰。”
女皇:“那好,南爱卿,你可愿来做朕的凤后?”
南冥上前:“微臣愿意。”低头间眼梢满是喜悦,原来方才要世子做凤后只是幌子,害他差点打翻了醋坛子。
众臣傻了眼,互相对视。
一人上前:“请陛下三思!大将军少年神勇,是我朝的大功臣,只是将军深得军心,又手握兵权,倘若日后帝后之间生了嫌隙,先辈打下来的江山恐怕要改名换姓了!”
众臣:“正是这个道理。”
“陛下居庙堂之高,定要计之以长远,切不可被美色迷惑。”
女皇不露声色,心里却有些气愤,这些老臣,处处掣肘。什么帝后矛盾,是怕朕与南冥珠联璧合,老皇上再无力反抗吧。可是登基之初,朕与大臣之间还没有建立信任,真是不得不委屈了朕的冯春和南冥!
“臣愿意上交兵权,恢复草民之身份。”南冥的话打断了小声议论的群臣,霎时间,大殿安静下来。女皇握紧了龙椅的把手,难以抉择。
大臣之间互相递眼色,老皇上的人觉得这是夺兵权的好机会,却有些不妥,万一是新皇要诈他们呢,也不好说。因此只是小声议论,没人出来发表意见。
吴将军是看着南冥一步一步做到大将军的位置上的,他知道带兵打仗对南冥有多重要,他更知道他走到今天付出了多少。
吴将军:“陛下,臣以为陛下尚且年轻,凤后一事可以再议。而新帝刚刚登基,朝廷尚未稳固,不能立刻就失去一位带兵打仗的人才。”
莫日根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现在拿着一封信,递给了女皇。
女皇看了信,皱紧了眉头。
吴将军:“陛下,出什么事了吗?”
女皇:“边疆一百里加急,胡人抢夺仙泉,伤了我军数百人。”
吴将军:“臣愿前去夺回仙泉。”
女皇:“仙泉虽在疆北附近,可仍属于我朝的领土上。此泉失守,将对我朝带来巨大的威胁,此次仙泉之战必须稳操胜券,确保万无一失。”
南冥:“陛下,仙泉对臣有救命之恩,臣愿誓死保卫仙泉。况且,其处于隐蔽之处,臣曾去过,多有熟悉,请陛下恩准。”
女皇:“准了。事不宜迟,今日设宴朕要亲自为将军饯行。”
莫日根:“退朝。”
退朝以后,南冥换了立刻去点兵,准备行军用的马匹和粮草。忙完这些,换下朝服,才去赴宴。军队在城外等候南将军,准备连夜启程。
烛光影影绰绰,宫宴上只有玉清一人,一身素衣,绾着简单的发髻。她正捧着酒壶自言自语着什么。看到南冥进来了,起身为他斟了一杯酒。
南冥没有坐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陛下方才和酒说了些什么?”
“想知道吗?过来,”玉清示意他俯下身来,用手挡着伏在他耳边,“象太阳环着天和地,迅速绕着走不停;我也环绕着你的心,要你爱我,永不分离。”
“陛下在给臣施咒,”南冥一笑,朱唇皓齿弥漫着酒香,“这是《阿闼婆吠陀》第六卷第八首《相思咒》。”
玉清没想到会被识破,脸颊通红:“时候不早了,将军此去珍重,我在京城静候将军佳音。”她娇羞的样子看得南冥心情大好,就是憋笑有些难受。
南冥告辞后,上马飞驰,去城外与军队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