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67)

作者:麻辣香橙 阅读记录

冯妙跟着爷爷先去大队部拿了张介绍信,回家从容收拾一下,院里该收的东西收一收,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多钟,王建国他们才来,接了冯妙去甬城。

司机专心开车,王建国不知道是性子闷,还是对冯妙此行保留意见,反正不大爱说话,只简单介绍自己在甬城文保办工作。

这辈子冯妙最远也只到过县城,这还是她第一次走出“县”以外的疆域。小车颠来颠去,大都是泥土路面,坑坑洼洼,想快也快不了,一路安静地到了甬城,太阳已经红彤彤坠到西山了。

车子沿着城市边缘向西北侧穿行,七弯八拐,停在一处建筑前。

“咱们今晚去不了了,这么晚去了也没法看了。”王建国道,“邹教授和张老师嘱咐我先安排你住下,明天一早我带你过去。”

冯妙点头说行。

“就是……”王建国脸上为难了一下,“我们单位没有专门的招待所,你呢我估计也没有住勤费用报销,考古队眼下也不好给你报,要不……这是我们单位的集体宿舍,单位和考古队几个女同志一起住,我问问给你找个空床吧,要是没空床,你就跟谁挤一晚上,横竖现在天气热,怎么都能住一晚。”

“不用了,总不好随便打扰别人。”冯妙说,“我带了介绍信,方便的话,附近有没有旅馆,我可以住旅馆,明天一早我再过来跟你会和。”

“那……也行吧。”王建国跟司机嘀咕几句,小车调了个头,又开了有一公里的样子,在一家“红旗宾馆”门口停下,民国风格的西式洋楼,颇有年代感了。

“附近最近的也就是这家了,再找别家还要远一些,不过这家可能有点贵。”王建国说。

他和张希运只是短短半个月的共事之交,对张希运的老丈人家毫无了解,只知道冯妙是张希运的内弟媳。王建国一边陪冯妙下车走进去一边腹诽,这邹教授也是异想天开,瞎搞什么呢,让个农村土裁缝来参加考古。他让冯妙住考古队宿舍,明明是想替她省钱的好心之举,这位还不领情了,她知道城里的宾馆多少钱一晚吗。

“多人间一块二,三人间两块八,两人间三块五,楼上单间五块。” 中年女服务员面无表情地报完价格,“住不住?”

“要个单间。”

服务员一伸手:“介绍信。”

冯妙把介绍信和一张五元的纸币递给她,等她看完拿回介绍信,便拎着个小包裹坦然走上楼梯。

第26章 绣金补子

五块钱, 肉疼。

冯妙不禁多了些“小人之心”,毕竟这年代宾馆也有高低之分,王建国把她带来这里, 是高估了她一个农村妇女的消费水平,还是真的是周围没有其他便宜的了吗?

想想她要是吓到了,不住了,是不是还得求着王建国回去挤他们单位宿舍,互相都不熟悉, 说不定还要跟哪个女同志挤一张床, 人家是否愿意,再说单从陌生人的角度, 冯妙就不想。

她没那么阔气非得住单间,然而这年代的宾馆旅社, 大都是公共卫生间不说,两人间你只有一张床的权利, 随时会住进来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谁知道她半夜睡醒, 会住进来一个什么人?

所以, 钱真是好东西。

单间除了独立卫浴,还有沙发和桌子, 收拾得比较干净,不枉她花的五块钱了。一路颠簸冯妙有些晕车, 洗把脸先休息了一下。

夜幕降临,楼下亮起几展昏黄的路灯,冯妙下楼去觅食。她沿着街道走出一段,除了一家卤味店, 也没看见有卖饭的, 她在一家“东方红饭店”门口停住脚, 瞧着店里三五成群的客人,犹豫着要不要进去。

“姑娘,要不要炒花生、炒瓜子儿?还有煮熟的菱角。”

冯妙转身一看,见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手里拎着个竹篮,用头巾盖着,冯妙不禁有些惊奇。

“老人家,您这是……”她顿了顿,直截了当问道,“老奶奶,这边可以卖东西了?”

老人说:“给不给卖的,如今也不是管那么严了,市场管理员便是碰见,我这把年纪,也顶多叫我回去就算了。这条街还有个早市,你得赶早,好多乡民来卖菜呢。”

冯妙不禁一笑,原本并不想买东西,可老人偌大年纪看着挺让人不落忍,就买了两毛钱一包的瓜子,老人在家称好的,用稻草纸包成小包。

“老人家,您知道这附近有卖饭的吗?”

“有啊,”老人指了指,“你往前走几步,前边一拐那个巷子口,有个老太太拎个篮子蹲在那儿,她卖的包子和大饼,包子素馅的,一毛一,你要加她一两粮票,九分钱。”

有点贵啊,国营饭店才八分呢,冯妙循着指点找过去,微弱的路灯光线中揭开盖布一看,又觉得也不算贵,包子很大,白菜豆腐馅儿的,她买了两个,足够吃饱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