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科举(女穿男)(148)
当年凉王事变,朝廷不稳,再加上西北那边战事连绵,于是,整个国家便分崩离析,赵国和姜国就是那个时候分出去的。
尽管后来凉王战败,然而,朝廷也没有力气将两国收回来。
这些年养得这些小国,胆子倒是越来越大,还想联合起来对付夏国。
宁桃道:“要不让大牛给你讲讲物价。”
他感觉从物价上可以看出许多东西。
宁林双眼一亮,“好呀,大牛快给我讲讲吧。”
宁桃黑线,太不稳重了,太不稳重了。
趁着大牛把自己作的这段时间的物价表拿出来让宁林瞧瞧。
宁桃把自己的头发擦干后,又开始磨文章。
他们这个班,起码有一多半的同学,好吧,二十来个人,有二十个都决定来年下场试水。
他原先还想着,起码得四五年吧。
最不行也得三四年,这下子好了,同学都决定下场了。
唯有他还在……
说多了都是泪,宁桃面前摆了好几本书,一边翻一边记录,还得在脑子里汇成一段一段的文字,最后拿笔写上去。
一篇文章写完,都快入二更了。
一抬头,好么马富贵也不知道啥时候凑过来了。
正和宁林在那里讨论,肉价什么时候便宜,果子什么季节最受欢迎。
每天能吃得起肉的,蛋的,都是些什么级别的人物。
宁桃耳朵一动,他怎么忘了,他家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了,对于这些肯定知道的更清楚。
于是,放下笔也凑了过去蹭听。
122、老爹
宁桃的烟火气很重。
和马富贵属于同一类人,每次写的文章,用词都被批太过直白。
但是内容却真的很丰富,也很切主题。
这一天宁桃上课,又被先生一边批评用词太过简陋,又被拎出来说什么言之有物。
是以,文章再次被打了回来。
牛子渊在吃饭的时候,给因为看书,差点把米饭塞到鼻孔的宁桃出了个主意,词汇量太匮乏了,不如多看看《诗经》之类的。
有许多大家写的诗词歌赋,确实用词特别的优美。
嗯,如果不仔细品味,可能还不太理解其中的意思。
实在不行,那就拿宁林的文章模仿一篇,最后再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加进去。
宁桃听得满头黑线,“能不能给点实质性的建议,您都小三元了好么?”
牛子渊他们那个省还是科举大省呢。
想想这样的水平得多高呀。
结果,这位兄台就是这么不着调啊……
他愁得头都秃了,他还在旁边说风凉知。
“要不你说话的时候改改,比如咱们今日用的这道红烧排骨,你就可以说成:色金红,冒油,骨肉油而不腻,食之令人回味之无穷……”
“算了,我快吃不下去了。”
马富贵差点把嘴里的饭给喷出来。
宁桃无语地看着自己捶桌的牛子渊道:“师兄,你成功让我对排骨有了另一种看法。”
赵子行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要不,咱们以后每说一句话,就用一个典故或者成语吧,不然谁也不开口。”
好家伙,宁桃扭头望着他道:“那师兄,吃饭用什么典故?”
赵子行:“……”
我想抽你有木有。
赵子行的提议,和宁桃上辈子听过的一个段子特别的像。
因为要考英语了,于是整个宿舍的人为了口语进步,决定以后用英语交流。
好家伙,一个宿舍愣是被人按了消音键了。
此刻,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好么,吃个饭还得想成语,想典故,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
宁桃想了想道:“都怪我还是读书少。”
文章为什么就写不出华丽的感觉,这么朴素,以后连童子试都过不了可啥办。
宁桃拿着文章,努力增增减减了大半天,第二天再次交上去,先生脸都黑了。
“算了,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注意点修辞就好,其实没多大毛病。”
宁桃:“……”
您这是破罐子破摔了吧。
宁桃立马表示,先生我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先生好笑道:“你先前的其实就挺好,只是文笔太过直白,就怕考试的时候有的考官喜欢文辞华丽的,你这么一来就比较吃亏,但是,实际上你的文章并没有多大问题。”
而且重点都把握得很好,一听这话,宁桃微微放心。
小心翼翼道:“那先生,就我这样,能过童子试吗?”
先生抬头瞥他,“你就这点理想?”
宁桃不好意思道:“这不是,我拿自己和旁人比了比,发现,实在是技不如人吗?”
让他一个理科生,去写小作文,那不是为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