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心小夫郎(185)
葵瓜子的种子可不便宜,普通农民家不一定有种子,苏忻在后面提醒道:“小舅舅,如果这些人没有葵瓜子的种子,咱们可以先借给他们,等到收的时候再让他们还就成。”
“小小年纪别太操心了,你小舅舅我办事你还不放心不成。”唐董回过身在苏忻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捏了捏苏忻的脸颊。
看着苏忻皱着眉不满地看着自己,唐董哈哈一笑,他虽然嘴上这样说,在心里其实觉得苏忻的这个建议很有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更不用担心那些村子的人收了瓜子不卖给自己。
第117章 撞见
没有带任何人,唐董接着几天悄悄地亲自跑了趟崇安县附近的村子,同各个村子的村长或族长们密聊了一通,统共借出去了十几份足够一个村子的人种的葵瓜子的种子,和这些村子的村长、族长签了契书。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唐董操心了,他把种子借出去,等春耕一结束,这些村子就会陆续将葵瓜子种到地上,等四个月左右,唐记的瓜子原料就不会再缺了。
花生也是同样的,唐董另外找了十几个村子,让他们在各自家中、村里的空闲地方种上花生,当然这些村子也都是悄悄答应的,只是他们基本有足够的花生种子,没有借唐董的,只口头答应了会将他们种的花生卖给唐记。
唐董把这一切悄悄做完,苏忻的新口味花生、瓜子也“研制”出来了,花生和瓜子作坊的人分了部分继续做以前的那几种,剩下的人就改做新口味。
这时,乡下的春耕基本结束,忙完了剿匪的宁蔚来到了崇安县,他这一趟过来一想陪陪姑祖母,二想问问看是哪个厨子做的之前那些糕点。
当宁蔚从梁平州出发的这个上午,姚老夫人也上午就着人去请苏忻下午到庄子坐坐。
苏忻不用忙活唐记的事了刚巧有空,他上午得了消息后就做了两篮子的椒盐麻饼,一篮子放在家里,另外一篮子午饭后便提着出门。
平日里大家吃的糕点多是甜口的,苏忻做的这个椒盐麻饼则不是,它是一种川式的糕点,咸中带着麻,麻过了之后还有点甜,吃着让人胃口大开。
上一回苏忻送过去的姚老夫人就赞不绝口,他想着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动手做糕点,也很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这天就多带了些过去。
“你这孩子就是心实,我上次不过是提了一句你便记在了心里,这回又做了这么多过来,比我那两个跑去了外地的儿子更可心多了,我老人家膝下没有闺女、哥儿,也没有孙女、孙哥儿,看着你啊就和看自家的孩子一样。”姚老夫人抓住苏忻的手,满心满眼都是喜欢。
是阿谀奉承还是真心的关心,她人老了心没老能分辨清楚,苏忻对她的亲近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姚老夫人越是接触就越觉得这孩子好。
第一次苏忻到庄子时,他说的酒酿饼姚老夫人就觉得很不错,后来的这个椒盐麻饼她吃着更是适口,算得上是目前她最爱吃的糕点了,可能是人老了就喜欢吃口味重点的东西。
吃着新鲜香酥的椒盐麻饼,姚老夫人笑着看向苏忻:“忻哥儿,前头那段时间你空闲的时候天天都变着花样地做糕点,你这脑袋里的新鲜主意这么多是不是都是从你外祖、你阿姆那儿学到的,怎么你小舅舅不接着开糕饼铺子,反而在重新开业后改成卖糖的了?”
换成刚认识那会儿,姚老夫人不会轻易问出这个问题,毕竟这可能涉及到别人家里的私事,但是现在相处多了,他们两人越发熟悉,说话间就随意了不少,唐记和百宝阁也有合作,仅仅问一两句缘由不碍事的。
苏忻笑了笑:“做糕点要看手艺和天分,不是人人都行,我小舅舅就没有做糕点的手艺,我阿姆要稍微好些,如果让小舅舅他像外公、外姆那样开点心铺子,恐怕买过的客人都要找唐记退钱,我做糕点最开始是阿姆教了些,但主要还是自己喜欢,没事就想怎么做得好吃,终究是因为自己嘴馋。”
在这之前,姚老夫人一直以为苏忻的手艺来自于他的阿姆,也就是唐熙,而唐熙肯定是学自他的爹姆,唐董作为唐记的传人,手艺应该只会更好。
听了苏忻的解释,姚老夫人才明白,原来正宗的唐记传人唐董是个不懂得怎么做糕点的,唐熙有做糕点的手艺但是不精,反倒是苏忻这个苏家人做得更好。
老话说得好,师傅带进门,修行看个人,苏忻这一身手艺就是他自己修行出来的,个人喜欢加上有天分,难怪他能有这么多新想法,做出来糕点味道还都不赖。
其实糕点这种东西姚老夫人府上的厨子也会,只是他做得一般,这样的大概就是缺了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