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时人爱做册子。
自从群英策做出来得到众人的认可,又有每年各种选举“XX最佳”,“XX十大杰出人物”等活动出来后受到欢迎后,就连他们臣子也有了名臣册。
这些册子里面,例如贡献大的人,比如群英策里的人,就不拿出来说了,他们只说群英策里没有的人。
这就不得不说到各州的主将们。
禹州主将觉得自己绝对是头号人物。
他的妻子过来喊他,“阿暖离家出走了。”
阿暖是他们的小女儿。
本来是长的小小糯糯,跟个粉团子似的,是老妻跟他的老年得子,从那么小,养到如今十五岁,该给她找婆家了,他都想好了,要给她选天底下最好的夫婿。
但是小丫头倔的很,就不要成婚,要去做官。
想到这个,禹州主将就头疼,他真的是没想到,自己女儿也想做官。这回还偷偷的走了。
这是不是就是官场得意,子女失意?
他妻子就道:“要不然,就由着阿暖去吧,如今我瞧着皇太女殿下的架势,以后的朝堂上,女人必不可少,她已经培养了不少人,你难道没有发现么?”
发现了,怎么能发现呢。
皇太女殿下几乎是明摆着告诉天下,她要用女官了。
他们这一批老家伙之所以还能立足在朝堂上,是因为他们还没到退的时候,他们还要等着下一批人上来,才能乞骸骨回家。
但是,下一批人,却是跟他们不一般了。
他们是世家,是主将,从一开始就高高在上,但是下一批人却不是了,听闻现在要往上面升,必须要花几年的时候,从地方上往京都的朝廷升。
比起他们这些老家伙,他们更熟悉底下的百姓,遇见了灾年,他们知道百姓是如何过的,也知道如何跟百姓一起扛过去,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自己的怜悯之心,拿出自家的衣物和粥米,就说是渡过去了。
他们的实力越老越强了。
而这种形式下,你说女人不参政?
没有可能了。
因为在男人打压下,她们能爬上来的人,比男人厉害多了。
而且,她们遍布基层。
刚开始大家没有在意,比如被皇太女殿下立起来的普通人,比如罗婉月,第一是世家出身,第二是从商。
其他的,好似大多数也在从商。
但是等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发现,有很多的女人担任了以前男人担任的基础工作。
即便是这时候,他们依旧没有太在意。这些事情,是个人都能做。
凡但是慢慢的,一年一年的过去。他们发现不是了。
这些在基层的女人,开始往上面升了。
她们升迁有理有据:政绩。
从一群人里突杀出来的人,你昧着良心说她没功绩,怎么可能。皇太女殿下在上头看着呢。
他们不敢。
但是他们更害怕。
将来会是女人的天下吗?要是长期下去,这朝堂上还有男人立足吗?
禹州主将叹气了一声,倒是他家老妻白了他一眼,“皇太女殿下哪里只用女人了,她明明是只要有人有本事就用,你们男人自己没本事,还在这里瞎想什么?”
禹州主将突然睁开眼睛,哼了一声,“我就知道是你放走了阿暖。”
他叹气,“你给她找哪个镖局了?”
他妻子就白了他一眼,走了。
禹州主将心很累。
他一个老人家了,家里的人都不怎么理解他。就算他没有跟上时代,那又怎么了?他在政事上还是很成功的嘛。
跟禹州主将一个心理的人,还有徐州唐老爷的妻子。
她就是不明白了,丈夫怎么能去参加梅香的成婚礼呢?
她痛苦的道:“你不嫌丢脸吗?”
唐老爷就道:“咱们就要离开了,你就不想离开之前,再去看看她吗?”
没错,唐老爷申请了去京都的新小学。
那里是最新建起来的小学,有意愿的人可以去考。唐先生就去了,他小学教的好,他班级里面的学生有三个人被内推去了高中,其他人考上的也有不少,所以他申请去京都,上面本来还想挽留,但是唐先生特别坚决。
他都想好了,他在这个地方,他的妻子可能永远都不会进步。
她看到的地方熟悉的能叫出每一个巷子的名字,她每天说话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唐先生每次都恨另外几个妇人恨的牙痒痒。
不过其中一个是他的岳母,他就无可奈何的很。
这次老人家泪眼朦胧,一个劲的问他是不是真要走,唐先生点头,他道:“是为了更好的前途。”
老人家只能点头。她一辈子听男人的话,听见男人是要出门去搏前程,还要劝自己的女儿,“他在外面不容易,待你也好,你要好好的伺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