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完对自己的儿女耳提面命,告诉他们不能吸烟片烟。
有时候宣传太多也没用,还得他们亲自看见。
然后,折青让人把他们的尸体给恶狗吃了,一点儿也没剩下——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尸骨不存,是一件比较难接受的事情。
她又叫人将这故事画成了连环画。画的栩栩如生,发给禹国各处。
晋国的商人领着这画册,心里的滋味别说多难受了。
——鸦片烟能赚到的银子其实是非常大的,不然,他们晋国也不会默认此事。
若是禹国也行此生意,想来不会比茶的生意差,但是禹国对鸦片烟却直接采取如此强烈的方式拒绝。
而且,今年的禹国,实在是过于强硬了。
楚天齐这时候还没离开京都,对于禹皇和皇太女在人贩子和鸦片商身上做的事情,深觉赞同。
然后叹息着离开京都。一路东行,开始回国了。
来时还算暖和,回时寒冰冷澈。他坐在马车上,看见前面的人好像在衡量什么东西,心腹道:“好像在说要搞什么公共马车和牛车,以后庶民们出行,便便利多了。”
“听闻会分好几个站点,只要在那里等着,就可以上马车下马车,每一个站点的银钱都是不一样的,远的就贵一点,近的就便宜点,但是总的来说,比租马车好多了。”
这就实实在在的是件好事情。
“庶民一般不会专门养马车,要是出行,确实不便利。有了公共马车,便可以在固定的时间等在公交站牌。”
楚天齐:“这又是他们的皇太女殿下想出来的吗?”
心腹点头,“京郊城外不是拆迁了吗?拆迁出了地方,索性就规划了一条路。”
楚天齐:“很好——若是楚国能学了去……”
心腹就看了看楚天齐,小声道:“小的去听茶馆听人说过,说是还在试营业,行不行还不知道呢,而且,这是禹国皇太女自己掏的腰包,没从国库里拿。”
楚天齐就看了一眼心腹,知道他如今也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了:禹国的路,不是谁看了就能走的。
他最近还学习到了一个词汇:国情。
禹国皇太女在书中每次都会提到:根据禹国国情——
楚天齐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禹国的国情,禹国皇太女是找到了正确的路,那楚国的国情呢?
然后,他又想起了一个令他烦忧不已的问题:他就算学得再多,楚皇肯听他的吗?
就这么一个问题,他都忍不住烦忧,最后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直接取而代之呢?
如今天下乱相已起,这天下,当有能者居之。
……
“这东西,是我们齐国造出来的,自然是我们齐国人当享用,当居之。”
一个水泥房子前,齐国来的流民信心十足的道:“这屋子是大家一起建造的,但是分屋子的时候,却也要讲究公平公正,我们齐国研制出来的水泥,自然也要我们先选。”
“你们齐国人研制出来的水泥?”一人笑着道:“你是疯了吧,你们齐国什么时候,还研制出水泥了?这可是我们禹国皇太女殿下研制出来的。”
齐国人不信,“我是从齐国京都来的,你们骗不了我,我们那里都说了,这是齐国研制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被你们先做出来罢了。”
旁边人都笑起来,“你们齐国人真是有趣啊。”
齐国人便十分不解,“你们笑什么?难道不该是这个道理么?”
一个官兵就摇头道:“所以说庶民总是容易被蛊惑的——天下都知道水泥是禹国的,你却这么自信是你们齐国的——完全听不懂什么是人话,算了,不与傻瓜论短长。”
其他人便围了过去,不过嘴里还是在说着齐国人最近变疯的事情。
“怎么就觉得是自己的呢?”
“听闻是从佛经开始的。”
“佛经?”
……
“佛经确实是一部分理由。”,青竹大师的弟子叹气道:“师父,您也知道,我们齐国十分重佛,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青竹大师点头。
他能以一个和尚之身,行走在齐国宫廷之中,除掉自己的本事,还是因为齐国对佛十分信重。
青竹大师少年便成就大德行,无论是医道还是佛道,都是集大成者,所以受到君主器重。
在禹国的佛经没有出世之前,齐国的佛经才是最全,最让人信服的。
但是等到青竹大师从禹国京都带回了成套的佛经理论,开始宣扬时,他们却觉得真相不是这样的。
——这些佛经,有些是跟齐国的佛经的道理是一样的。
禹国在禹国皇太女出来哦之前,根本没有关于佛经方面的传闻——会不会,这些佛经,就是禹国偷了齐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