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有十万死士+番外(105)

而林知惜这边,他只派了三十万,以一点五倍的兵力,对付她也是胜券在握。

但是让众人万万没想到,宁王会一败涂地。

说来也讽刺,新帝收服刘齐,没费一兵一卒,钱财充裕,这次带的士兵不多,才三十万人。但他善于攻心,一早便派人游说江南豪强,许诺他们不再支持宁王就答应与他们共治天下。

江南豪强都是官宦出身,无论是新帝还是宁王继位对他们都没有损失。但是宁王是武人,对他们文官并不尊敬,每次要钱也都是颐指气使,他们早就心生不满。而新帝就不一样了,他是孔圣后人,天然亲近他们文官。他登位对豪强更有利。

新帝和宁王打得越惨,林知惜占领江南的可能性就越大。林知惜夺了天下就不一样了,她会将土地全部分给平民。

哪怕为了自己,他们也愿意支持新帝。

豪强表面对宁王的要求予取予求,但他们背地里给五十万士兵配备的刀全都是生锈的,身上的盔甲也都是次品。等正式开战,双方打起来,宁王那边损失惨重,最终宁王和徐胜被新帝活捉。

新帝率兵进入金陵府府衙时,一直盯着湖广战事的斥候紧急奏报,“惠阳公主于三日前大败守城军,已经占据湖广。”

新帝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真是个废物!三十万大军居然打不过人家二十万。这守城军是干什么吃的!

部将见皇帝生气,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永王上前一步,“陛下,咱们有五十万大军,再加上三十万俘虏,不如趁对方地位不稳时早日将他们拿下。”

武将出列,“臣附议!”

新帝脸色稍荠,立刻封刘齐为征西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前去讨伐奸佞。

没现在天下一分为二,良国占六分,将与林知惜一较高低。林知惜自然不是良国的盟友,而是敌人。

新帝命文臣写的讨逆檄文,给林知惜定下十桩罪。

其一:她身为皇族公主,本应为国争光去匈奴和亲,她却半道伙同护卫军杀了匈奴使臣,公然撕毁两国签定的和平条约,大逆不道。

其二:她身为女子,不安于室,与男子争权夺利,妄想阴阳颠倒。

其三:她占领蜀地,强占他人良田,纵容属下行暴虐之事。

……

檄文一出,全国皆知,林知惜看过后,大赞此人文笔老练,字字珠玑。她原样发下去,命属下也写一篇檄文,制高点要比他们更甚。

她将土地分给平民,将湖广的官员全部罢免,反而选贫苦百姓为小吏。

自觉高人一等的读书人反被她弃如敝履,他们对她并尊崇,无人敢接这个差事。

林知惜也不生气,打算自己写一篇,向新帝亮亮爪子,却在这时有人来报,“周知府送来这篇檄文,请您过目。”

林知惜眼睛亮了,有人代劳那当然好。

更何况周不疑毒舌之名早就传遍大江南北。

他写的檄文一定不凡。

林知惜接过檄文,从头到尾仔细看过一遍,看到精彩处,竟忍不住拍手叫绝。

新帝给林知惜定了十桩罪。

周不疑在檄文中给她定的基调是先示弱。

她原本是待字闺中的公主,贤良淑德,但疼她爱她的父亲突然被人杀害。

身为人子,怎能不查清父亲的冤屈。

齐王是百姓心目中的贤王,远比新帝更有份量。他被判谋逆,许多人都不相信。

后来查实,他被福王陷害。但是福王和永王都是康王的部下,这是许多人心知肚明的事情。

福王陷害齐王是受康王指使,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况陈峰早年受康王提拔,陈峰受康王指使的可能性更高。

良国以孝治国,因父被杀,不得不揭竿而起,足以抵挡一切不义之举。

檄文一经发出,舆论立刻变了,大家又开始同情林知惜。

但同情并不等于他们认同林知惜。

多数人行事都只从利益出发,拥护新皇多是读书人,而拥护林知惜多是平民百姓。

双方在湖广边境开战。

新皇五十万,林知惜这边有五十万。

上一场战役,林知惜这边死了五万,收了十万俘虏,加起来二十五万,她又从蜀地和陕西各调来十万。

这些士兵都是周术和凤至招上来的新兵,训练不足三月就调过来。

林知惜将湖广交由寒云管理,自己则御驾亲征,陆霄作为副将与她共进退。

双方都是五十万士兵,照理说兵力相当,但林知惜这边新兵比较多,而对方都是老兵。不能一概而论。

林知惜这边的将领全都忧心忡忡,有的出主意在湖广征兵增强兵力。

林知惜同意了,但是新兵没有经过训练,上了战场就是活靶子,征过来也不能立刻就用。更何况还要为新兵打造兵器装备。这些都需要时间。

易楠苏伊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