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熙帝定定看着郑愈。
一时之间心头千万种滋味涌来,郑愈此话,是真是假都好,都不会让他对兰妱有半点改观。
相反,真也好,假也罢,都更是加剧了他决不能再容兰妱存活于世之心。
因为刚刚郑愈那番话,让他觉得,郑愈是在为兰氏封后铺路。
可是在这一刻,他还真是再开不了口,直接跟郑愈说要赐死兰妱。他要以什么理由赐死兰氏,他唯一孙子的生母,他儿子唯一的女人?
***
郑愈离开之后,承熙帝闭了眼睛躺在了床榻上良久,就在大总管太监钟铨以为他是否已经入睡之际,却突然听到他沉沉道:“钟铨,你说朕是不是要命不久矣了?”
钟铨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他带了些惶恐和哽咽之声道:“陛下,太医说过了,陛下您就是太过忧神多虑,这才积劳成疾,只要陛下您能够放宽心好好静养,定是能够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承熙帝冷笑,苍老道:“静养?钟铨,你都看见了,朕要如何静养?朕尚在病床上,成祥和成祯就一个接一个的过来跟朕哭求,请朕容他们去就藩,成祥还求朕让他带他母妃和云宁一起就藩,在他眼里,他母妃是被人害的,朕护不住他们,就是云宁他也怕朕都护不住了。”
这话,钟铨委实不好接,也不敢接。
皇帝明的是在表达对三皇子和淮王殿下的不满,实际上却是在说太子殿下容不下三皇子殿下和淮王殿下?
他跟了承熙帝几十年,近几年来,皇帝的性情也越来越多疑和阴晴不定了。
不,是这几个月来,他总觉得皇帝的脾气好像越来越大了,以前的皇帝,虽多疑但却隐忍,心中自有乾坤,但现在他却觉得,皇帝很多时候好像控制不住自己似的,而且想法越来越偏执了。
以前,他可从未表达过对太子殿下不满过。
钟铨心中正惊疑不定之时,就听到承熙帝用极低的声音,近乎低喃道,“钟铨,你说,朕是不是错了,朕一手扶大了他,扶着他坐在了储君的位置,然而,他虽文能治国武能□□,但性格却实在太过独断□□,又好武急进,性情暴戾,无明君该有的仁义和宽怀之心,后院又只独宠一女,朕尚在之时他已如此的不收敛,朕若不在,只怕这大周怕是再不得安宁了。”
或者亦不知将迎来怎样的腥风血雨。
他脑中闪过几个儿子满身血迹的倒在血泊之中绝望凄惨的模样,一时又是一阵的头痛欲裂。
第71章
承熙二十二年二月, 郑愈的师兄原西北大将周原被提为掌管西北和西坪五都司的后军都督府正一品右都督。
三月初周原携家眷其夫人林氏以及三子入京。
依着大周的例律,正二品以上地方武将的嫡子八岁之后都是必须留在京中和皇子皇孙一同入读皇家书院的。此例在前朝就有, 开国之后本朝武将亦并不抵制,因为他们都是地方大将,曾经或还都是皇帝的心腹大将,深知皇帝的信任尤为重要,所有嫡子留在京中, 虽有为人质之嫌, 但能同皇子皇孙一同入读皇家书院, 有幸者或还能成为太子伴读, 这对家族和下一代的前途都是犹为重要的,所以本朝此例便仍是保留了下来。
周原长子周武择已经九岁, 旧年便已住在了京中外祖家, 次子周武安七岁, 幼子周武轩三岁, 下一年次子也要留在京中,周原和妻子林氏商议之后, 便借回京面圣之际一同回京, 除了看看长子之外,林氏却是打算暂时不再跟丈夫回西北了, 而是在京中住上一段时间,直到看长子和次子都适应了京中生活再说。
他们在行到半路之时又遇到了从北疆入京准备投奔郑愈的崔老夫人和崔二姑娘,郑愈亡妻的祖母和继妹。
彼时崔二姑娘还差点被人“强抢民女”,周家遇上, 正好救下了崔二姑娘。
崔姑娘的父亲崔将军崔鸿畅也是周原的旧识,崔将军已逝,崔家落魄,况且崔家和郑愈又有那样的渊源,在这种情况下遇上,周原于情于理都不能置她们于不顾,正好自家夫人也在,就顺带着带崔老夫人和崔二姑娘一同回京了。
周原是武将,后宅又简单,不会在后宅之事上想太多,但周夫人却是出身京城的世家之女,心思向来灵敏。
周原是郑愈师兄,当年在北疆之时两家就走得近,她也是知道郑愈和崔大姑娘那门亲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崔家在北疆又不是过不下去,好端端,崔老夫人干嘛带着崔二姑娘来什么京城?
所以这一路上,周夫人林氏不过是略略试探上一二,崔二姑娘心思不明,但崔老夫人的意思却是看得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