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炮灰女配后/在年代文里考清华(90)
这两者的激烈碰撞,足以映射出方方面面的深层社会矛盾,关于知青因上山下乡而产生的心理落差与身份落差,关于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因地理因素而产生的前进与滞塞,关于上山下乡给知青和村民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其中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值得人深入探讨的问题。
而从她们起始,从大队长和知青们的建议主张而脱胎的扫盲文娱大赛,在这种一波三折后,化矛盾为和平的情境之中,更是被赋予了一层别样深厚的意义。
最终,在皆大欢喜的结果下,编辑自发地将其意义解释,结论为——这是人民团结一致,互相理解包容彼此,而共同绽放出的属于人性的光辉结晶。
这份杂志一经发出,之前新鲜却短暂的水花,瞬间又被惊起了无数波澜。
杂志销量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各大城市取了无数好成绩。
随之而来的,是女茫市水河镇双溪大队一时高涨的知名度,还有女茫市级政府收到舆论的反馈,继而对这片地区引发的重视。
洱果省的女茫市一带水域众多,水库水坝自建国开始就在陆续建设,但僧多粥少,大多数建设都在重点发展的分区,类似水河镇这样的偏僻小地方,并不在近年动工项目的考虑之列。
但因为这次突发事件,让上头注意到了这里,并且在水河镇公社社长的详细公文报告下,商讨批准了以水河镇为中心的新水库建设项目。
之所以是新水库,是因为根据水河镇的地理因素,目前最合理实用的方式,就是建设蓄水库用以提高灌溉农田的效率,同时利于用水电站的发电,以及其他务实的民生效用等等。
水库建设的项目一审批下来,水河镇就集结了各大队的队长,让他们提前在村中募集帮工人手。
这个消息是和喜讯一同来到双溪大队的。
因为喜讯来得太过突然盛大,导致村民们恰逢得知第二个喜讯,积极性顿时高涨到热烈,个个都想为水库建设实实在在地出一分力。
不过这次出力的机会,其实人人都有份,根本不必争抢。
因为水库地点初步定在水河镇附近的山沟里,离各大村队都有着一定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却也是要用牛车,驴车这些工具驾驶过去的。
所以,如果所有人每天都一同去上工,那就很不现实,这样既荒废农务,在时间上的安排也无法做到张弛有度,用牲畜拉载的交通工具更是不够分。
于是公社上在经过商讨之后,选择启用轮班上工制。
轮班上工制,即将各个大队里的参工人员分为数个小组,在排好轮值班次后,每天就由两到三个小组去上工建设水库。
这样其他人就有了足够休息的时间,牛车驴车的数量也足够人使用了。
最大的问题解决了,但小问题还有。
分小组不是随便分分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有人统一协调,于是秦大队长便委任此次的各位功臣,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余晚潇和吴霞、李桂芬等人,最熟悉的是双溪大队的村民们,和村民们也方便交涉,所以便负责村中的一块。
而其他知青们,则负责知青院的新老知青们这一块。
要分小组的消息一出来,知青们就立刻动手找起了同伴。
组员一起上工,最重要的就是能协同合作,所以赵清澜等人作为登记员,首要任务就是调查大家的组队意向,免得将互相看不顺眼的人凑到一起,导致生出不必要的纠纷来。
单个小组的人数为六个人,李凤娟作为登记员,首先就将自己、刘丽嘉,钱玉珍三人划到了同一组。
接着,对于剩下的那三个组员,她心中自然就有了合适的人选。
余晚潇这段时间的风头正盛,被一大堆男知青上赶着追捧,李凤娟除非眼瞎,否则不可能会忽略。
其中最显眼的,是钟子鹤,陈忆韫,何再淮这三个人,这三个里有两个都是后来的新知青,还有一个是老知青中性格较温和的,向来不参与各种纷争。
他们三个能对余晚潇另眼相待,还主动追求她,李凤娟只当他们是没见过世面,或者干脆是被余晚潇的伪装蒙蔽了双眼,才会做出这种眼瞎透了的举动。
但吴彦军就不一样了,他向来与人为善又八面玲珑,虽然整体条件远次于周静安和顾丞乔,但说到底还是很受女知青们好评的。
李凤娟最想不明白的就是他,居然也猪油蒙了心,喜欢上了余晚潇这个贪慕虚荣,除了漂亮一无是处的村姑……?!
她到底何德何能被这么多人喜欢?!
李凤娟一想到这点,就觉得分外不甘心。
尤其是在学业上也成为了余晚潇的手下败将,最后一点优势被狠狠击溃,这让她心中的傲气被打压到极致,最终成了嫉妒和强烈的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