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荣华+番外(576)
由这个问题很快引申到开放海禁是否有必要,朝堂上很快分成三派,以兵部尚书为首的反对派,他是怕因为这种事情引起两国交恶,虽不大可能会引起大的战事,但东边和南边沿海各小国肯定会趁乱闹事,想渔翁得利,偏大周没有足够的水兵,到时吃亏的是沿海的百姓。
徐扶善是赞成派,说不能因噎废食,说这一年开放泉州和粤城两处海禁收到的成效是显着的,不但繁荣了两座城市也丰盈了当地的税赋,最关键的是还可以互通有无,把大周的瓷器和茶叶送出去,换来大周所需的香料、漆器、药材、珠宝、棉花、新式农作物种子等。
至于对方提到的海盗问题,大周这边的商队也有遇到过,因此,徐扶善的建议是秘密成立一支水兵,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
还有一派是以内阁成员王咏为首的激进派,说大周不能受此窝囊气,不如干脆一举拿下这些周边小国,学学大唐盛世,把它们收复了,让它们朝贡,成为大周的藩属国。
王咏的说法受到了朝堂上大多数臣子的反对,大周这些年和鞑靼、瓦剌等北地游牧民族纠缠了多年,至今仍未休养过来,实在不宜主动挑起战事。
第四百五十八章 朝会(二)
纷纷扰扰议了小半个时辰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最后还是朱旭开口说跑题了,今日议的是如何回复对方的赔偿请求,而非讨论海禁开放与否一事,这事旧年已定,才刚一年时间,不宜推翻,且待个三五年后再观后效。
还好,这次有绝大多数人达成一致,不同意赔偿,也有小部分人提出可以适当补偿下对方,比如说为对方提供些通商便利或无关紧要的技术,再不就是大周的农作物种子,毕竟大周也会从他们那采购些本土没有的农作物种子。
此项议题结束后,是兵部尚书站出来,说是快入冬了,该给军队预备过冬的棉袄棉被,这是一项大开支,可户部却说什么银库紧张,说今年农业减赋,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受增赋影响呈现下滑趋势,所收税赋和往年持平,故此,两项一汇总,户部今年收上来的税赋是低于旧年的。
偏今年年景也不好,西部北部均出现罕见的大旱,西南出现蝗灾,户部把原本用于军队补给的银两用去了赈灾,故此,这一项亏空暂时实在难以筹集。
不过户部尚书倒也提了一句,说是年初给二皇子和三皇子各预留了一笔成亲费用,若是今年两位无成亲计划,倒是可以考虑先挪用这笔费用。
此事一经提出,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反对的有内阁成员和礼部官员以及部分户部官员和武将世家,反对的理由有二,一是这笔经费一旦被挪用,今年乃至明年六月之前只怕都难筹集出这笔费用,总不能两位皇子成亲都紧巴巴的,让外人看了还以为大周到了日不敷出的凄惨境地,容易引起动荡;二是军队补给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开支项目,今年挪用两位皇子的成亲费用,明年呢?
赞同的人也不少,也有内阁成员和户部、兵部官员以及部分武将世家,这些人的意思是事有轻重缓急,目前而言显然是军队补给更重要,至于两位皇子成亲费用和明年的补给,那就等明年再说,兴许明年商业税赋可以提升,还有海外贸易这块,今年是刚推出来,成效不是很明显,也许明年成熟了,进项也会增加。
这个议题又吵了小半个时辰,最后还是由朱旭定夺,先挪用一半费用,另一半费用从年底各项庆典以及各处宫殿和行宫别院的维修费用处挤挤,能不大修的先小修,能不小修的先不动,至于那些尚未动土的一律先暂停。
接下来的几个议题比较平和,一是关于蝗灾的防治,尽管朝会上也是各抒己见,但却没有出现争执;二是关于各地报上来的秋闱名单以及接下来的春闱准备;三是下月皇上寿诞的庆典安排;四是关于吏治。
原本旧年抓了北部五城倒卖军粮一案的涉事官员后,吏治曾有明显的好转,可这次江南地区税赋改革又出现了苗头,有人为了劫持手工业和商业税赋而出现漏报和瞒报的,还有官员参与到盐引的倒卖,这些都是需要内阁和吏部拿出治理方案的,内阁和吏部尚书领了这差事。
接下来又讨论了大理寺最近断的两桩案子,一是地方官员草菅人命案,苦主千里迢迢进京告了御状,朱旭转到了大理寺,二是西北地区的一桩科考舞弊案,也是有地方官员参与其中。
这两桩案子由大理寺卿宣读并呈报了案件事由、结果,刑部官员和都察院官员也各自出列道出审讯过程和结案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