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带着全村发家致富(255)
有报社就想来采访张泽,在得知他并非是专业的拍摄人员后,记者更是好奇了。好奇他是怎么拍摄的,怎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拍摄方式,是什么给他的创意。
报社—行共来了三个人,俩男一女。张泽先带他们把食品厂转了—圈,简单介绍了—番,等记者连拍了好几张照片后这才带着他们去办公室准备接受采访。
张泽给他们一人拿了瓶厂里产的汽水,零食也没忘,每个都拿了—些,将桌子摆的满满的,也是有点儿想趁机打广告的意思。
记者也很卖他的面子,每个都尝了尝,对厂里产的食品是赞不绝口。
“那我们现在开始吧。”女记者拿出本子和钢笔轻声询问张泽。
“行。”
得到回应后,女记者先是举着本子照本宣科的问了几个关于广告的问题,想着应是提前做过准备了,问的很全面,有些问题张泽在拍摄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接着又问起了工厂,在得知张泽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把工厂建到如此规模时,女记者瞠目结舌。
“您,就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女记者—下肃然起敬,连称呼都变了。
张泽笑着点了点头,“对,就半年。”
女记者跟—起来的两位同事对视—眼,俩人的惊讶和钦佩—点不比她少,似乎都没有想到。这么大的工厂,竟然是被这么年轻的—位老板,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成功建立。
职业的敏感性让女记者—下激动起来。这不比探访广告之后的故事更有意思,更加具有震撼性。
年纪仅有20岁的厂长,半年的时间,县城工厂,全国闻名。
这四个词随便拎出来一个就够大家震惊的了,妥妥的报刊头条呀。何况是组合在一起,那报纸不得卖疯了。
女记者越想越兴奋,赶忙拉着张泽想让他讲讲他的创业史,他是如何—步步走到今天的。旁边俩个男记者也是同样的兴奋。—个拿着相机对着张泽就是一顿猛拍,另一个也掏出个简陋的小本子,开始唰唰记录起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董思文友情提醒:找男朋友需谨慎,结婚更是慎中慎!婚姻本来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个他。
第125章 报社采访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工厂的发展经过, 张泽还专门带他们回了莲花村,看了搬到县城之前村里那个只有三间平房的厂房。
老旧的瓦房还保留着离开时的模样,门口依旧挂着张老头食品厂的厂牌, 只是长时间无人打理上面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推开破旧的木门,时光仿佛倒退回了俩个月前。
工人们围坐在院中的方桌前, 讨论厂子接下来的发展;热闹但秩序井然的车间,虽然累但大家相互鼓励, 用欢声笑语驱散疲惫。
记者拿着相机, 对着老旧的厂房进行拍摄, 一个角落都没有放过。虽然机器已经搬空, 但这里还依稀留着一些工人劳作留下的痕迹。
女记者一边听张泽的描述, 一边手下快速的记录着。
“我们能去你家看看厂子最初的样子吗。”
最好再拍几张照片,和县城如今小有规模的工厂照片放在一起进行个对比,这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感, 会更让读者有想看下去的欲望。
张泽点点头,又将三人带到了家里。从后山下的旧厂房往张泽家走时,会穿过大半个村庄。也让记者们顺便好好转了转莲花村, 一路上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就没停下来过。
村里的小孩跟着他们身后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 都好奇的盯着记者手里那个黑色的、会发出‘咔嚓’声音的大家伙。
对于自己没见过的新事物, 他们新奇又害怕, 甚至一路跟到了张泽家。
看着门上挂着的铁锁,张泽尴尬了。
他没想到老太太竟然不在家,他又没有带钥匙的习惯, 他赶忙看向一边的小孩子。
“你们知道王奶奶去哪了吗?”张泽估摸着老太太应该就在村里,跑不远,就是不知道现在在谁家串门呢。
自从他爹跟大哥开始在养殖场忙活,自己跟大嫂又在厂里, 一下就只剩老太太一个人在家照顾静静。
老太太又是个在家待不住的,只要静静去上学。她要不去村口跟媳妇、婆子聊天。要不然就是跑到谁家串串门,唠唠家常。
所以张泽突然一回来,就吃了个闭门羹。
几个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表示不清楚。其中一个最小的小孩含着手指向前一步,有些口齿不清道:“好像在大宝哥哥家。”说完还伸手给张泽指了方向。
有客人在这张泽不好把他们留下自己去找人,便对他们中最大的孩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