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第一女相(683)

作者:晢晢 阅读记录

张神医:“……”

为什么他觉得袁老头的笑不怀好意?

带着这个疑惑,张神医回了房间,想了一晚上也没想明白。

第二天,张神医给王庾把完脉,监督她喝完药之后,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老夫要收你为徒。”

王庾看见这句话,心中很无语。

这一个两个的,为什么都要收她做徒弟?

她回长安后,每天有那么多的课业要做,哪有功夫跟他们学本领?

“我不要。”

堂堂神医收徒,居然被拒?

张神医顿时就被激起了斗志,唰唰地在纸上写了起来,试图说服她:“不是老夫自夸,天下神医只有老夫一个,你若是跟着我学医,以后你若是再遇到失聪这样的疾病,就不用求人,可以自己医治。”

“难道您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医者不自医?”王庾道。

张神医:“……”

沉思片刻,张神医再次在纸上写道:“就算不为自己看病,你学了医术以后也能为亲人或者他人看病。”

看见最后那句话,王庾动摇了,“如果您愿意教我您的独门针法,我就答应做您的徒弟……”

第488章 挖了个坑

这会儿轮到张神医犹豫了。

他的独门针法,传内不传外,原本他是打算过两年就传给亲侄儿的,但如今……

思量过后,张神医做出了决定:“行,不过你必须做到一件事,老夫就把独门针法教给你。”

“什么事?”王庾顿时来了兴趣。

“听说唐朝廷新开科举,秀才、明经这样的科目,以你的年纪肯定考不了。”

写到这里,张神医笔锋一转,继续写道:“岁举之常选,其中还有个科目——童子科,应考者须在十岁以下。你才九岁,正好可以参加童子科科考。

“若是你能通过童子科,老夫就教你独门针法。”

王庾眼神一动:“不需要我考头名?”

“不需要,唐朝廷的童子科不比前朝的童子科,它的考试内容对于童子来说,太难了。”张神医放下笔。

在唐朝皇帝颁布诏令下来后,他去看过童子科的选拔条令,看完后,他觉得很多成人都未必能通过。

“容我想想。”

王庾陷入了沉思当中。

唐朝建立后,很多制度依照隋朝旧制,只改动了其中一部分。

又因为天下四分五裂,人们思想混乱,朝廷为了促成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儒学,其中一项就是童子科,目的是从小用儒学思想培养专门人才为统治阶级服务。

原本李渊设立的童子科规定: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

另童子科有两种应试方式,贡举和荐举。

但王庾认为荐举存在很大的弊端,底下官员很容易弄虚作假,到时候选拔不出真正的人才。而且贡举考试太简单,只要背下那些经书和释义就能通过,给这样死记硬背的人授予官职,他们如何能造福百姓?

所以,王庾依照现在的时局,写了一份草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修改以往科考不糊名的规矩,往后所有科考必须糊名,以防作弊和主考官偏袒。

然后她将这份草案拿给李世民看,李世民略加修改后,就以秦王的名义给皇帝上了奏疏。

当时,李渊拿着这份奏疏到朝会上,让百官讨论,最后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复议,才制定了现在的条令。

如今的童子科没有荐举,只有贡举一种方式。即通过州县考试后,由州县推举到尚书省考试。且考试内容不再拘于那几本经书,还增加了不少书籍。

虽然不考策问,但增加贴经、墨义、诗赋等考试内容,涉及范围更广。

十岁以下的童子若是能通过这样的童子科,那确实就是人才,以后再好好培养,必定是国家栋梁。

“唉……”

王庾长长地叹了口气,当初是为了唐朝的发展,她才努力说服李世民去完善科举制度,没想到是给自己挖了个坑。

见她一脸的惆怅和痛苦,张神医在纸上写道:“你今年才九岁,明年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你可以明年参加童子科考试。”

“您为什么让我去考童子科?”王庾忍不住问道。

她觉得张神医太奇怪了,莫名其妙就说要收她为徒,引起她的兴趣后又讨价还价地要她去考童子科,才把真本事教给她,真是……

张神医又写道:“袁老头说你很聪明,老夫就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很聪明。”

王庾:“……我不聪明,我是个傻瓜。”

“……”

“你到底想不想学老夫的独门针法?”张神医不想再写来写去,就把核心问题摆了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