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是唱歌也有些腻,楼岚偶尔也会改些别的内容调剂下口味。
比如说刷花牌,比如说翻花绳,总之就像刚开直播准备卖艺时他自己说的那样,卖艺卖得很随便。
在楼岚看来随随便便到甚至有点儿瞎糊弄的直播卖艺内容,却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让他有了个“多才多艺岚老师”的称号。
粉丝量也从原本的临近十万飞速上涨到五十多万,这样可怕的关注量变化,还是托了他已经卖出去的两首古典乐的功劳。
网络平台的发达,让很多东西成为流行,或许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自带仙气的竹笛声成为了新一轮古装类视频的热门新宠,很多网友喜欢上这首背景音,被科普安利过后就顺着爬了过来。
翻看这个主播的作品后更加喜欢,关注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热度还在攀升中,很多网友或者想要蹭热度的同行想要来找他,却无奈根本不知道“山风为岚”到底是在蜀川边哪个大山里头。
这两年,不少没有团队经营的网红都被这样突如其来的热度弄得生活一团糟,可以说是苦不堪言,还有人红了就被人当成猴子似的每日里组团围观。
可到了楼岚这里,嘿,好嘛,知道他是在某个大山里当支教,知道那个小学叫什么名字,可小学名字重合的不知凡几,深山老林的,连地图里都不一定能找到。
这让有心人如何去找主播本人?
这会儿楼岚却没有身为几十万粉丝大网红的自觉,而是跟老赵校长一起打着火把,行走在前往学生家里的山路上。
这学期已经过半了,眼见着四年级的几个孩子就要离开落虹村小学,去往山下小镇上的小学继续念书。
每年的这个时候,老赵校长都要前往每一个孩子家里做家访。
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承担,或者都能承担让孩子去镇上继续念书的开销的。
山路很难走,特别是在夜里。
好在这会儿五月末,天气不错,夜里也有漫天的星子相伴。
楼岚原是带着手电筒的,可老赵校长说还是要打火把。
“山里的畜生都怕火,只打手电筒,嘿,怕是都要盯上你这一身肉!”
渡过一条浅溪,两人坐在岸边穿鞋,索性就停下来歇歇气儿,喝口水,吃口干粮。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一整天他们也只走访了三个孩子的家里,另外还有两个,在雀儿山的另一个山头。
看山跑死马,落到这地儿,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明明站在高处就能看见那边的炊烟了,可要真走到地儿,敲响学生娃子家的门,却还要几个小时的跋山涉水。
第225章 Z《支教老师6》 为什么要怕?……
蜀地的山里, 便是到了夏日,也是多属闷热。
因为身处山林间,周围植被丰茂, 空气里总也朦着一层水汽。白日里才晒过的干柴丢到屋中间的火坑里烧,也因为迅速沉淀的水汽浸染而发出频繁的哔哔啵啵声, 给屋子里的谈话声添加了一点平凡烟火的伴奏。
“不是我们不想让孩子继续念书, 哪个不晓得念书才是孩子的出路?哎, 可你们也看见了,我们这个家, 哪里还读得起哦!”
面色黝黑鹳骨凸出的男人叹了口气, 隔着半堵泥墙, 看了看里间正在拼命捂着嘴压抑咳嗽的女人,最后又摇了摇头,起身,跛着脚给翻找出一把炒黄豆,装在一个还算干净的碗里, 端给递到老赵校长跟楼岚面前,让两人别客气,吃一点先垫垫肚皮。
老赵校长也是知道这个学生家里的情况。
早两年, 女人还没生病的时候, 男人跛着脚也能去外头工地上打打小工,挣点钱回来。可后来女人生了病, 自己都需要人照顾,男人只能回来顾着家里。
除了卖点山货,在地里刨刨食儿,没有额外收入,还要额外负担女人的医药费, 这个家已经是撑得风雨飘摇了。
再来点风吹雨打,怕是随时都要垮掉。
老赵校长叹了口气,说不出话来。
楼岚也在旁边安静地打量这个在现代绝大部分人看来,都算是穷到难以想象程度的家庭。
里间屋子里,知道校长跟老师来家里是跟父母谈自己学习的事,十一岁的孩子闷在里面没吭声,只是一下又一下徒劳地给母亲顺着瘦骨伶仃的背脊。
仿佛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他的父母长辈,乃至一些熟悉的大人们总爱念叨一句话:认命。
人要认命。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可穷这个字,就跟绳子似的,一道一道缠在他们祖祖辈辈的身上,最后织成了细密又结实的网,网得人再努力挣扎也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