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寰的目光定定,仿佛如临大敌。
少顷,他捧过她的脸,在那唇上压下。
柔软的触感,伴着温热的呼吸,相交相融。
片刻,他随即放开。
虞嫣看着他,目光震惊。
正当萧寰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却见她双眸闪闪,似发现了什么宝贝一样兴奋。
“你……”她狐疑地盯着他,“你真的从来没过女人么?”
萧寰:“……”
他觉得无语至极,刚才这场面要是被李泰卫琅或者别的什么将士看见,他这个广陵王连人都不用做了。
而在她看来,竟然像没做过才令人吃惊。
见他等着自己,虞嫣却笑了起来,望着他,一脸温柔
“不会没关系,我会好好教你的。”她拉着他的手,语气宠溺,“这些事,你要是不懂都可以问我。”
无耻之尤。
萧寰深吸口气,平复着脸上的热气。
“谁要你教。”他不理会她,说着,将大氅重新盖好,“腿收回去,会着凉。”
朔方城中,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已经到了准备晚膳的时候。
王隆的妻子华阳县主赵氏,从午后开始,就访客不断。
来做客的都是些妇人,和赵氏一样,她们都是将军府幕僚的家眷,跟着丈夫到朔方来安了家。
在朔方,华阳县主的威望,与王隆不相上下,仅次于萧寰。
她除了是萧寰的舅母,还是沁阳大长公主的女儿,皇帝的表妹。萧寰没有家眷在身边,而华阳县主身为长辈,又是皇亲国戚,自是成了一众眷属之首。无论是将军府的内务,还是城中眷属们的大小杂事,都要报到她这里来处置。妇人们也总围绕在她身边,闲来无事,便到她这里来小聚。
因为萧寰的事,今年的整个年节,县主都跟着王隆留在朔方。她一向疼爱京城的孙子孙女,见不到他们,很是寂寞,思念不断。妇人们自然也知趣,每日都会带着自家的儿女来看看她,陪她解闷。
堂上正是热闹。高竣的妻子佟氏和崔延的妻子方氏都来了,孩童们嬉戏,妇人们则聊着家长里短,笑声阵阵。
庖厨中做了许多好吃的小食糕点,县主笑盈盈地,招呼众人多吃。
这是今年以来,众人过得最开心的一天,甚至比年节还高兴。
原因无他,这两日,朔方大营那边接连传来好消息。其一,昨日,萧寰回来了;其二,今日,朔方军击退了偷袭高阙塞的匈奴人。
得到消息之后,众人无不欣喜万分。尤其是得知萧寰回来之后,不少人甚至激动得相拥而泣。
这并非大惊小怪,而是这一个多月以来,朔方上下人心惶惶,一直被萧寰下落不明的阴霾笼罩着,就算是深居宅中的女眷们,也都因此事愁眉不展。
一切都要从萧寰回京说起。那时,他一去不返,没多久,就传来了他遇刺的消息。
虽然未曾有人证实过,王隆也下令不得传谣,但萧寰迟迟不归,这消息便越传越厉害。而就在不久前,原并州刺史汪政突然奉命上任,接替萧寰成为朔方征西大将军。
尽管这任职是暂代,但众人都知道,萧寰十成十是真的出了事,只不知是死是活。
第119章 朔方(上)
朔方的气氛,一下变得压抑紧张起来。
汪政为人处事与萧寰大相径庭,且自负多疑,对萧寰留下的所有人都不信任。上任之后的第二日,他就着手撤换了许多要职,将自己带来的人安插上去,惹出不少矛盾。朔方城中不少女眷的丈夫都牵连其中,有的被撤职,有的还因为稍有微词便拘捕入狱,一时间鸡飞狗跳,人人自危。
而王隆身为长史,又是萧寰的舅父,在朔方人望深厚,则更是为汪政所不容。汪政强行推进变动人事,王隆首先站出来反对;而不久之后,汪政决意要将高阙塞的兵马调往鸡鹿塞,王隆又与他争执了一场。
若非王隆身后有华阳县主和沁阳大长公主的背景,恐怕汪政已经对王隆动手了。
昨日凌晨,王隆得到消息,说汪政决意要与右贤王和鲜卑决战,又要从大营中调兵,大怒而起,动身到大营中阻止去了。
军政之事,县主无权过问,王隆也不许她跟随,让她在府中等消息。
就这么煎熬了一整日,不想,竟是一朝否极泰来,所有晦气一扫而空。
“县主,殿下仍在大营中么?”一个妇人抱着小童,向县主问道,“也不知何时回来?”
提到萧寰,妇人们都来了精神。
“是啊,”另一人道,“前番说他遇刺,也不知是真是假。”
“那战事刚完毕,岂有马上回来的道理。”县主道,“至于那遇刺不遇刺的,都是些忖度之言,还是莫议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