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番外(294)
接着是担忧苏徽今日说的这些故事,会传到紫煌宫外那些儒生的耳中。嘉禾对于夷夏之别其实并不十分重视,一开始的时候虽然口口声声说她堂堂天子怎可听蛮夷的故事,可到底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没有真的打断苏徽。可那些儒生就不一样了,要是让他们知道苏徽居然敢和女皇说这些,一定会大呼小小锦衣卫妖言惑主,应当下狱问罪才是。于是董杏枝在苏徽和嘉禾,一个专心讲,一个认真听的时候,悄悄喝令女史停笔,不得记下今日下午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又叮嘱其余在场宫人保守秘密。
最后董杏枝忧虑的是苏徽——十五岁的侯门庶子,哪里来的广袤见识?苏徽说他讲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可一个人由着想象力胡编乱造出来的故事,哪里会有如此清晰顺畅逻辑与因果关系,又怎会军事、政事、财事样样涉及?顶尖的文人或许可以轻轻松松的在笔下写出一段委婉动人的爱恨情仇,可如果想要为他的人物构建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社会背景,却是相当艰难的一件事情。更不用说,苏徽所将的这个故事跨越了数千年的光阴。如果一切都是他捏造想象出来的,那么他该是怎样的天才。他这个下午所叙述的倒像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大陆另一端的千年史事。
不过也并没有谁能够验证苏徽所说的是真是假。无论是嘉禾还是其余的宫人,一开始以为苏徽只是偶尔遇到过几个西洋红毛鬼,听他们说过一些西陆的趣事,再将这些趣事胡乱编在了一起,然后说给了嘉禾听。可是渐渐的,故事的情节丰富得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倒好像是他真的曾经正儿八经的钻研过西方人的历史。
嘉禾长长的突出了口气,从荡气回肠的故事之中缓过神来,问苏徽,“你家中难道……信那个洋人的教派么?”
有西方来的洋和尚,穿黑袍,戴十字,在夏朝沿海一带传经布道,据说他们大多数人都有责渊博的学识与见闻,有些士人会与他们结交,更有些人家会将他们请入府中,奉为宾客——这个嘉禾早有耳闻,只是这样的小事,她甚少理会而已。
苏徽拖着下巴,默默的眺望着西陲浮云,片刻后说:“陛下反正也不是第一次怀疑臣身份有问题了,那就不妨继续疑心下去好了。方才您说的那个问题,恕臣不能回答。”
“为何?”
因为那些异域的故事,既不是他从某某人口中听来的,也不是他在某某书上见到的,而是自然而然就存在于他脑子里的。
不过这世上真有什么人能做到生而知之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生而知之”的苏徽却疑心自己满脑子古怪的学识,是在某年某月学到的,只是他将那段求学的经历给忘了。
听过了西陆数千年风云激荡之后,嘉禾越发的不忍心杀了苏徽这样一个人。他死了,别的不说,以后可就没有和她说故事的人了。这人身上谜团重重,嘉禾已经暂时放弃去探究,反正什么也探究不出来,她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与朕说这些故事,目的是什么?”
“没有什么目的啊,我又不是那些传教士,眼巴巴的凑到陛下身边,展示十八般技艺就为了劝您皈依基督。我就是看您好像很忙的样子,想着给您讲几个故事让您歇会……等等等等!陛下息怒,别瞪臣,臣知道陛下日理万机忙得很,臣在开玩笑。臣其实是想——”他扭头看着与自己并肩而坐毫无帝王威仪的嘉禾:“臣在想,这个世界远比陛下想的要大上许多倍,陛下困于小小一隅天地,有些问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那就不妨跳出方寸之地,换个开阔的视角。”
“你笑朕是坐井观天的青蛙?”嘉禾冷哼了一声,不过倒也没有多少生气的模样。
苏徽懒洋洋的说:“不敢不敢。”
本就混乱的像是浆糊的记忆在这时却好像被什么再次搅拌了一下,有陌生而熟悉的一幕在他脑子中闪过——他走在某个小女孩的身后,那女孩沮丧的对他说:云乔,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直井里的青蛙。
“你这是怎么了?”嘉禾迷惑的盯住苏徽。
女孩的面容与眼前的帝王重叠,苏徽发了会愣,说:“没什么。”
“你猜得到朕在为什么所烦忧么?”
“火.器。”苏徽吐出了这个词,“这个国家让你烦心的事很多,轻重缓急各有不同,眼下最叫陛下您忧心的,便是军备。”
“你今日和朕说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是想要告诉朕,西洋人可以帮助朕解决这个烦恼?”
苏徽张嘴,又闭上。
“怎么了?”
“怕陛下说臣妄议朝政,先行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