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穿成下堂妻后+番外(433)
不一会儿老陈进屋来,李珣吩咐道:“陈叔明儿去趟玄甲营,让黄览给我调些熟手,打扮成平民的样子混进城。”
老陈困惑道:“郎君此举何意?”
李珣淡淡道:“京兆府在明,玄甲营在暗,两条线捉鱼才更稳妥。”又道,“等了这么久,总算要变天了,高兴。”
老陈:“……”
李珣有些遗憾的想着,若是吴嬷嬷还在的话,估计会说他淘气了。
与此同时,宫里头的太皇太后正由皇帝服侍喝汤药。
皇帝道:“皇祖母得快些好起来才行,下月初六是您的生辰,万不能病着过寿。”
太皇太后幽幽道:“陛下放心,皇祖母会好好的,我得好好熬着,熬着等二郎进京来,把那逆子除了。”
皇帝垂眸,发出灵魂拷问:“二皇叔会比五皇叔好吗?”
太皇太后愣住。
皇帝忧心忡忡道:“孙儿不了解二皇叔,但孙儿怕,怕他比五皇叔更吓人。”停顿片刻,“至少五皇叔在明面上还会给孙儿留几分颜面。”
太皇太后不痛快道:“瞧你这奴性。”又道,“让他俩狗咬狗就好了,最好是闹得两败俱伤。”
皇帝沉默。
太皇太后又道:“你瞧瞧阿策,不过比你长几岁,能说会道的,脑袋瓜子可聪明了,你怎么就不能像他学学?”
皇帝回嘴道:“孙儿不敢,因为太傅私底下曾对孙儿说过,表现得太聪慧,五皇叔是容不下的。”
太皇太后被噎着了,看着他久久不语。
有时候她无比痛恨,痛恨李珣把持朝政却拿他没法,如果当初他没有入京,皇室就不会沦落到如今的桎梏。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想,李珣为什么有机会入京呢,还不是齐王逼宫杀先帝搞出来的。
而齐王之所以会干出大逆不道之事,还不是因为当初她跟武帝偏宠造成的,以至于他生出豹子胆。
归根结底,这些孽源均出在她跟武帝身上。
倘若当初他们一碗水端平,没有偏袒齐王无限纵容,那就不会有兄弟自相残杀的孽事。
不会出现同室操戈,就不会有李珣回京的机会,更不会有现今的窘困。
想到此,太皇太后的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若是武帝还活着,看到如今的情形,又不知是什么心情。
见她愣神,皇帝有些紧张道:“皇祖母?”
太皇太后忽然觉得疲乏,“你下去吧,我有些累了。”
皇帝放下药碗,跪礼退下了。
待他走了后,她才黯然道:“倒是为难他了,夹缝求生,两头不是人。”
许嬷嬷:“如今燕王世子进了京,皇室坐山观虎斗就好。”
太皇太后重新打起精神,“你说得不错,最好是斗得两败俱伤。”
月底的时候林秋曼接手了一桩侵占嫁妆案,那案子倒也简单,她趁着月初放告,赶紧把诉状理出来投了出去。
结果这回马县令的速度非常慢,耽搁到了半个多月才开堂审理,这些都是后话。
到了太皇太后生辰那天,宫里头热闹非凡。
一大早李珣就起床梳洗,老陈取来那身很少穿的亲王制服给他换上。
因衣料厚重,款式繁缛而考究,故穿到身上无端显出几分政治家的老沉稳重。
外罩的紫色对襟大袖衫上绣着张牙舞爪的蟒纹,发髻梳理得一丝不苟,玉冠严正地戴在头顶,腰间的玉带未曾把衣裳弄出丝毫皱褶,血玉服帖地悬挂在腰侧,自然垂落。
从头到脚皆是华贵威仪。
李珣面无表情地站在铜镜前,气度从容,体态端方,仿佛进入了昭妃为他量身打造的典雅模型中,一板一眼。
在某一瞬间,老陈忽然觉得眼前的人有些陌生。
李珣对着铜镜中的自己笑了笑,冷不丁道:“往日在林二娘跟前自在惯了,一下子换上这张脸,还不怎么习惯。”
老陈憋了憋,不由得说道:“老奴都觉得不太习惯。”
李珣抿嘴笑,“看来是我放松太久了。”
用过早食,李珣乘坐马车进宫,在门口碰到了华阳,她也一身繁缛精美的公主制服,二人下了马车结伴而行。
华阳发牢骚道:“天热了,穿这身,还真是闷得慌。”
李珣笑,“大家都闷得慌。”
二人走路的步伐几乎同步,系在腰间的玉几乎不怎么摆动,这些仪态都是从小宫里头训教出来的。
华阳偏过头看他,问道:“五郎给阿娘备了什么礼?”
李珣:“一株珊瑚树。”顿了顿,“我觉得阿娘应该比较喜欢我之前收藏的一本原版经书,特地从波斯那边淘来的。”
华阳啧啧道:“你倒是有心了。”
李珣:“阿姐备了什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