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他寡言(46)
“你交代完我就去砍竹子了,就弄出这么点,怕你们急着用,先送过来。”杜大婶解释道。
“婶子有心了,我们正要用它呢。”徐雪娘点上油灯。
原本应该在天黑前穿好的食材,因为竹签不够,还没弄完。
索性他们就先吃饭洗漱了,然后点上灯再来慢慢串。
明天有杜大婶提供竹签,傍晚那会儿估计就能搞定,不必拖到晚上。
然后夜晚就是徐雪娘给孩子们做衣裳的时候。
劳动人民就是这样,从早忙到晚,不带停歇的。
随后两日,小木屋里的忙碌,变得有章法起来。
每日进城的摊子,固定好一个方位,基本不会被他人霸占了去。
一直摆卖到下午,收摊购买食材,打道回家。
这时,杜大婶已经做好竹签和竹筒等着了。
直接处理好食材,就能穿起来,一串串归类摆放,等待下锅。
这给谢桑榆三人省下不少功夫,很多事情做熟练了,效率提高很多。
不再手忙脚乱,还能有时间歇口气。
如此一来,徐雪娘才能偶尔去看顾一下田地。
这期间,林老太太过来跟他们买过辣串,回去给老村长下酒的。
卖给左邻右舍,谢桑榆一早就定好了价钱,全部半价出售。
一来大家都不富足,这一串串的一文两文,未免太金贵。
二来,是趁机做个人情。
孤儿寡母在村子里立足,多少需要邻居照顾担待。
谢桑榆不求谁能伸个帮手啥的,有事时候给个好脸就成。
徐雪娘对此很赞同,本来这东西原材料并不贵,他们赚别人的就行,同村人这就少赚点。
老村长显然是很合口味的,买了不少回去。
就连帮忙修钉木头的孟生梦,都忍不住买了一次,直夸好吃。
谢桑榆本来想给他免费送的,毕竟他给自家把屋子修好了。
可孟生梦拒绝了,说上次已经吃了好几串,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
他是主动帮忙的,而不是被请过来做事的,不能拿报酬。
坚决不收的情况下,谢桑榆只能作罢。
可见是真的好心人,心肠热着呢!
小生意步上正轨,一切有模有样。
徐雪娘赶着时间,和杜大婶一起,把谢桑榆的新衣裳做好了。
杜大婶是看他们每晚都点油灯,偶尔过来蹭蹭光的。
她家倒不至于点不起油灯,主要是节省习惯了,没什么大事就早点熄灯。
徐雪娘很欢迎杜大婶过来,磕叨几句,干活才不乏味。
然后这针线活,大婶有空就出手帮忙,新衣才能两天功夫完成。
天青色的料子,虽然不是上等好料,但胜在整洁美观。
这个颜色适合十来岁小姑娘,穿上之后整个人都显得精神气十足。
“真好,”杜大婶细细打量谢桑榆,笑道:“我们桑丫头真漂亮~”
“一个乡下丫头,说什么漂亮呢。”徐雪娘笑着反驳。
嘴上这么说,实际上,她也觉得闺女好看了。
分家之后,就没挨过饿。
每日吃饱吃好了,整个人都明朗起来。
虽然不至于短时间长胖,但至少不再面黄肌瘦,脸颊丰润了些。
重点是她的神情,盈盈带笑,眼里有光,再没有以前自卑暗沉的模样。
乍一看,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
谢桑榆抬抬袖摆,这衣服,干活根本就不方便。
改日跟娘亲提提意见,做一套‘窄袖工装’,专门在做事的时候穿的。
现在身上这个嘛,就是充门面用的。
“谢谢娘亲和杜大婶了,我很喜欢。”
“人靠衣装马靠鞍,桑丫头就是个美人胚子!”杜大婶赞不绝口。
转向徐雪娘道:“你不说要给闺女做两套么,再来个藕荷色的吧,小姑娘适合这个!”
徐雪娘闻言,笑着一点头:“行,就听大娘的。”
边上的谢桑榆不由嘀咕起来,藕荷是什么颜色?藕粉色?
如今她的肤色不算白皙,穿粉色那不太显黑了么?
明天一定要阻止徐雪娘扯布料……
反正有白玉井的存在,这么每天喝着用着,感觉越来越好。
变白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谢桑榆对此并不担心。
经过这段时间试验观察,它应该是强身健体美容养颜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保鲜功能。
每天卖出去的辣串,都是用灵泉煮出来的,滋味喷香麻辣,让人欲罢不能。
这些都是晚上煮好了放着,第二天再加热贩卖的。
气候逐渐炎热,这么一直卖到下午,竟然还新鲜着。
没有一丁点变味,谢桑榆就开始怀疑上了。
然后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她偷偷做了个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