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他寡言(40)
“这杯子可不好做,”徐雪娘道:“杯口处打磨很费劲的。”
因为竹子的平切面特别锋利,竹篾割人有如小刀。
两人没能继续讨论,就有食客过来了。
谢郁丛拿着小扇子,对着炉子时不时扇风。
在香味的驱使下,越来越多行人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小摊。
一旦人扎堆了,就很容易形成良性反响。
多多少少有点从众心理,跟着凑热闹之类的,也就买了。
徐雪娘第一次这样连续的接触陌生人,颇有点手忙脚乱,很快憋了一身汗。
谢桑榆给她递过水囊,让她喘口气,别紧张。
好在,忙着收钱,什么紧张都瞬间抛诸脑后。
铜板进账带来的喜悦,让徐雪娘笑意盈盈的,待人接客感觉更加舒服自然。
人们不说了么,面带三分笑生意跑不掉。
辣串头一次现身,以自己霸道的香味虏获了路人的鼻子。
这次摆摊特别顺利,连带着……也很短暂。
午时不到,两个陶罐,满满当当的串串就卖光了。
徐雪娘与谢桑榆面面相觑,既是高兴,又觉可惜。
要是能准备多一点,也不至于这么快就结束对吧?
总结下来,辣味的更加受欢迎,不能吃辣的只是小部分人。
这其中,当属鸡鸭内脏最为紧销,其次是笋片蘑菇大白菜。
尽管不愿这么早收工,但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谢桑榆道:“我们多买点食材回去,下午还能去挖笋。”
徐雪娘想了想,同意下来。
虽然带了草编风铃过来,但刚才看到,街上已经有两三个在卖的了。
而且价格又降下一文,可见日后并不好做。
这会儿眼看辣串挺受欢迎的,如何取舍,不必说了。
徐雪娘搭在肩上的布兜里,沉甸甸的铜板,比起草编风铃的收入,胜出一筹。
☆、22 修补
三人推着板车,前去购买食材。
这一次,不只是鸡的内脏,还多添了一个鸭肾。
同样是肾,鸡肾鸭肾味道却有点不同。
为了明天不那么早收工,谢桑榆还去挑选了一个大陶罐。
扁扁的造型,宽大而不深。
不得不说,有板车就是方便,东西全堆上去,一人一边推着,省劲不少。
“我们再跟杜大婶租几日车子吧?”谢桑榆说道。
徐雪娘皱皱眉:“他们自家要用怎么办呢?”
“想办法拖几天,然后我们自己买一个。”
成天租借,也不是长久之计,总归是不方便。
“自己买?”徐雪娘张了张嘴,她从未想过这个。
惊讶过后,一想到以后的打算,板车还真少不了。
今天看到了,这罐子太小了,完全不够卖。
食量大点的人,一口气能吃十几串呢。
卖不了几个人,一罐子就卖完了。
所以,不仅仅容器换大号,食材跟着增加,没有板车怎么带得动。
徐雪娘点头道:“听你的,回去后我跟杜大婶说说。”
翻身的机会摆在眼前了,傻子才不会抓住机会。
不仅是板车,房子的银钱也得存起来。
思及此,徐雪娘不禁心头火热。
日子总要过的有盼头,才能不遗余力的往前进。
下午,杜大婶看他们这么快回来了,不由意外。
得知生意不错之后,连声道喜。
一个寡妇带着俩孩子,家徒四壁,可不容易。
不过租车一事,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她要回去跟家里人商量。
幸好没遇着农忙时节,不然谁家板车都是没空的。
徐雪娘很快下地去了,谢桑榆则带上谢郁丛,照旧竹林挖笋。
趁此间隙,她瞧了瞧白玉井。
惊喜的发现,井底的泉水明显有上涨趋势。
经过上午那么多人沾到灵泉的缘故,肉眼可见的变化。
虽然上涨不多,但谢桑榆是放心下来了。
可见她猜测的不错,越多人受到灵泉的好处,它越是源源不竭。
这次挖笋,尽量地往多了挖。
笋片受欢迎,再不挖这些都老了。
过了春季,也是有竹子抽笋的,不过很少。
在地底下,又没有透视眼,非常难以寻找。
只有春天,是它们大批量生长的季节,是挖笋的好时刻。
巧得很,谢桑榆在竹林里遇着林老太太了。
这位受到敬重的老婆子,穿着干净的布衣,脸上带着笑。
“林老太太,”谢桑榆打了声招呼,问道:“你也是来挖笋的么?”
“是桑丫头啊,”对方点点头,笑呵呵的:“老头子吃了你娘送的笋片,特别喜欢,我这就来了。”
前天夜里,谢桑榆跑了一趟林村长家,没想到有这种后续。
谢桑榆过去看了看她的篓子,告诉她挖笋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