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他寡言(34)
大老远进城来的,天黑前就要回去,最好能把篓子里的风铃全部出手。
不然巴巴的给剩回去,不值当。
何况这东西是纯手工艺品,成本低廉,不过是卖个新鲜劲儿而已。
当它跟团扇绢花一样常见的时候,估计就四五文钱一个。
幸好,谢桑榆心里已经有了对策。
他们需要一份稳定的生计,靠着草编风铃,应付吃喝还好,建屋盖房就难了。
灵泉的条件是越多人喝越好,两相合计之下,只能做吃的了。
谢桑榆想着通过食物,让更多人能喝到泉水,使得它源源不断。
并且有它加持,食物加倍美味,定然好卖,算是两全其美了。
存着这个心思,回去之前,她特意买了食材和香料。
卖鸡鸭的场所,跟现代很类似,也提供宰杀服务。
谢桑榆买了一只活鸡,杀完带回去,顺带把他们现场那些内脏一起带走。
有意思的是,这时候的鸡鸭内脏,基本没多少人要。
她要了一大包鸡心鸡肾,用荷叶包裹,花不了几文钱。
再来是猪筒骨,古时候可没有什么营养学家,给骨头抬高身价。
所以这东西也不贵,谢桑榆挑了一根大的,接着买蔬菜若干,香料小份。
谢桑榆打算做辣串,若是可行,之后再扩充食材种类。
为了熬制汤底,没有干贝的情况下,选了一条鱼干。
猪骨鸡汤加上干贝,把海鲜自带的腥味压住了,一锅汤熬出来,那股鲜香滋味,无人能敌。
谢桑榆和谢郁丛,两人的背篓里各自放一些,赶着天黑前跋涉回家。
昨天二三十个风铃,早早的卖完了,今天他们带来四五十个。
面对有竞争者的情况下,本该卖得更少,但因为降价,又有更多人愿意掏钱了。
所以,四五十个是成功卖完了,不过时间也拖得比较晚。
一直到申时正刻,才把草编风铃处理干净,再购买食材耽误一下,回到家天已经擦黑了。
下地回来做饭的徐雪娘,眼看天黑了孩子还没回家,不由着急起来。
幸好没多久,双胞胎就安然归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路上没什么事吧?”
徐雪娘连忙问道,一边帮他们把背篓卸下来。
没想到一上手,居然沉甸甸的。
她打开层层荷叶一看,整整一只鸡。
谢桑榆不想她误会,顾不上喝水,先把事情给解释了。
徐雪娘一听,草编风铃这么快就被人学了去,顿觉不好。
“今天是卖得不顺利么?”她眉头微微皱起。
谢桑榆摇摇头:“今天还挺好的,全部卖完了,但以后就不好说了。”
跟风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一旦有人降价,其他人少不得跟着降。
利润一再压缩,这个就不好做了。
所以,未雨绸缪,尽快琢磨转行才是。
☆、19 趁夜上山
“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徐雪娘倒没有指责谢桑榆把铜板花出去,买回来一大堆食材。
“不急,凡事总要试试,好过每日进山挖野菜。”
谢桑榆喝了水,再去洗把脸,让把油灯给点上。
今晚不得不把饭点往后推迟一下了。
她让徐雪娘先去熬汤底,整只鸡大致剔骨,把带肉的鸡骨头放进砂锅熬汤。
搭配着猪筒骨,鱼干也一起下去了,满满一锅。
鱼干熬久了估计就化了,为防止鱼刺四处散落,用纱布包裹更好。
在熬汤的间隙,鸡心鸡肾洗干净,腌制入味。
还有一些蔬菜菌子,处理好放在一旁备用。
因为是尝试阶段,谢桑榆没有买竹签,一时间也不知道上哪去买。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试验。
没多久,砂锅里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谢郁丛估计是饿了,闻着味儿蹲守在炉子旁,就盯着那砂锅瞧。
灶台边,徐雪娘开始做他们的晚饭。
剔除了骨头的鸡肉,拿来炒菜最合适不过,一荤两素,大白米饭。
吃得比平时晚些,三人都饿了,很快就把饭菜全部吃完。
这时候,砂锅里的汤也差不多成了。
谢桑榆把汤倒出来,撇下锅底的骨头,浓汤并没有多少。
不过,这个滋味……
“这也太香了吧!”徐雪娘有点意外。
虽然穷苦,但也不是没吃过鸡汤。
家养的鸡,过年总会宰杀的,每次都吃得回味无穷。
这回跟眼前的相比较,居然能明显闻出差别来!
谢桑榆看着乳白的汤底,还挺满意的。
烫菜之所以好吃,汤底和调料很重要。
这么一小锅汤,兑了水烧开能变成一大锅。
这时候再加入辣椒等香料,依次把腌制好的鸡心鸡肾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