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他寡言(25)
她先去看了下草编风铃,完成品已经有好几个了。
这东西可以叠着摆放,一个小背篓就能装下许多。
今晚把竹鼠全宰了,趁着新鲜吃掉一只。
剩下两只切小块多放点盐巴炒熟了,留到明天。
徐雪娘本想把它们拿去跟村里人换点大米,被谢桑榆阻止了。
好不容易有点肉,她怎么能看着它们溜走!
她是能理解徐雪娘的做法啦,村里条件不太好的人们,偶尔猎到野味,都舍不得吃。
拿去换成米粮,够他们三张嘴巴吃一段时间的。
可谢桑榆实在是……做不到啊。
她明天一定努力把风铃卖出去,所以,不要夺走她的竹鼠好么?
这些竹鼠个头很大,一只差不多有一两斤。
宰杀清洗之后,也还有一斤出头的肉量。
虽然对于三个饿了很久的人来说,一斤肉不算什么,但搭配着竹笋和青菜,还是吃得肚皮圆滚。
竹鼠肉质细腻,口感极为鲜嫩,比起鸡肉更胜一筹。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米饭了。”
谢桑榆不由叹口气,“人呐,就是不知足。”
饿极了的时候,有吃的就好。
有了野菜米汤,又想吃肉。
吃到肉了,又想要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所以说,做人真难,因为需求无穷无尽,一辈子就为了满足裕望奔波了。
☆、1□□铃
“做什么唉声叹气的?”
徐雪娘再次坐到门口边的石墩上,拿起草编工作。
她一边道:“你年纪还小,以后会有好日子的,可别学娘亲,成天愁眉苦脸。”
“娘亲知道自己愁眉苦脸啊?”谢桑榆有些意外。
外头天色渐渐暗淡了,徐雪娘不想错过那点光线,手指头翻飞,速度很快。
“我怎么不知道?娘亲没用,只能每天愁眉苦脸。”
“可是这日子就是这样过下去的,一天一天,你和郁丛都长大了。”
说到这她微微一顿,抬起脸看了谢桑榆一眼。
继续道:“桑榆会说到好婆家的,你别怕。”
“……”她哪怕了?
谢桑榆这才知道,在她为着家里生计发愁的时候,徐雪娘也在担心她呢。
看她唉声叹气,这就来开解来了?
“放心吧,我不是你想的那样,”谢桑榆只能这么解释,道:
“咱们都别唉声叹气了,三个人好手好脚的,还能饿死不成?”
小孩子才做选择,她当然是米饭和肉全都要!
民以食为天,吃喝不如意,那不等于天塌了嘛。
徐雪娘被谢桑榆这个说法逗笑了,“行,都不叹气了,你说得不错,总不会饿死的。”
今晚是有月光的,皎洁无暇,给大地蒙上一层清冷的色调。
徐雪娘就着大自然给予的光亮,加班加点,算上白天的一共做了十六个风铃。
谢桑榆让她早点休息,每天起来早,自然要睡得早。
正巧,红绳已经用完了,想继续做也没材料。
临睡前,母女二人商量着,给草编风铃定个价。
以草鞋和蒲团为例,大约卖五六枚铜板。
风铃也是草编的,实用性不如它们,所以徐雪娘提议三四文钱。
谢桑榆直接反对:“那亏了啊,我们这个东西,胜在创造性。”
从来娱乐的花费都比必需品来得贵,因为花钱买的是快乐。
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不就是这个理么?
快乐和满足感,以及那份喜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每个人为爱好花钱的程度各不相同,这种东西,对愿意的人来说,就是值得。
当然,也不能漫天要价,会卖不出去。
谢桑榆想了想,道:“先定个十文钱试试。”
“这、这不会太多了么?”徐雪娘咂舌。
“没事,我心中有数。”不行到时候再改好了,反正没有参考价格。
* * * *
心里挎着事儿,就醒的格外早。
天才刚亮,一家子就起床了。
徐雪娘给煮了米粥,还用面粉烙上四张大饼子。
米粥比以往多放了点米,粘稠着呢,这是早饭。
大饼是给姐弟俩带去城内的粮食,中午吃的。
上岚村到卢临城,一来一回一个多时辰,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中午赶不回来吃饭。
谢桑榆和谢郁丛,各自背一个篓子。
一个装风铃,一个放吃的,还带了装水的竹筒。
太阳尚未爬上山顶,他们就出发了。
“弟弟,到了城里你要跟紧我,别走散了,知道么?”谢桑榆扭头叮嘱道。
谢郁丛乖乖点头:“好。”
在她的强烈要求下,他基本会应声了,算是一个好的进步。
不知道跟灵泉有没有关系,喝了两三天,谢桑榆感觉有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