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465)

作者:何枝 阅读记录

按理说筹备了整整二个月,中间无数的波折,终于开始拍摄,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再怎么也要搞个祭拜活动,祈求接下来拍摄顺利。

不过《生于淤泥》的开机仪式的氛围一点都不轻松,甚至和秦砚之前每一次拍摄电影举行的开机仪式都不同。

每一个剧组成员都很沉默,只是等待秦砚宣布开始拍摄。

当然还是有不少媒体一直关注着《生于淤泥》,自然没有错过这诡异的开机仪式。

谢北杨和奚芊芊两个在国内年轻演员之中正当红,哪怕出现在这样一个小县城,很快就有消息传了出去。

有的媒体甚至比奚芊芊他们更早来到这座县城里驻扎下来,以期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但只不过这一次秦砚亲自下令,不接受任何的采访,而且拍摄内容不允许泄露。

绝大多数的媒体都不敢和秦砚作对,并没有报道谢北杨他们的生活体验,甚至连《生于淤泥》开拍也没有说。。

当然秦砚也不是毫无人性,他同意了等电影上映之后,这些原始的采访资料可以使用与宣传。

这样的待遇就足以让这些媒体心满意足,虽然他们手中拿着资料而不能报道十分煎熬。

但起码他们现在的材料,肯定可以成为未来某一天的头版头条,对此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与此同时,这些媒体人士都感觉到秦砚这一次要玩大的。

他们在开机仪式的现场,对着谢北杨和奚芊芊拍了无数的照片。

如果不是担心还会出现更爆炸新闻,他们现在就能拍谢北杨一直不停拍照,直到储存卡满空间。

同时也因为他们中间很多人曾经见过谢北杨和奚芊芊私下的样子,他们恐怕都不敢相信这两个演员真的就是谢北杨和奚芊芊。

或者也会认为被无人影迷夸奖外貌的二人,其实是靠着化妆技术所营造的假象。

尤其是谢北杨,这个乱糟糟的农村小子到底从哪里来的?

真的不是在当地农村随便抓的一个年轻小伙吗?怎么会有影迷吹捧他有贵族气质啊?《地球要塞》中的沈楚楠真的是他?还是说西方的特效技术都已经先进到这种地步,足以以假乱真?

但是在经过了同行或者是前辈的教训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一次秦砚、谢北杨拍电影是有有多么的认真和严肃。

仅仅是前期的形态改造就能达到这个地步,如何叫人不敬佩呢?

在第一幕戏开始之前,剧组气氛十分凝重,秦砚并没有刻意去调整这种气氛。

因为这段时间的生活体验,让剧组绝大部分的演员都沉入了《生于淤泥》剧本之中。

秦砚觉得这种状态很好,《生于淤泥》本来就是一部主题比较沉重的电影,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嘻嘻哈哈,演员怎么可能真正的入戏呢?

当然相对而言,电影的前半程还是轻松的。

这一次《生于淤泥》的拍摄,秦砚大体上采用了时间的顺序。

因为电影主角的情绪,完全随着时间推动而改变。

所幸的是《生于淤泥》的场地变化不算特别多,否则秦砚用这种精益求精的拍摄方法,最难过的还是丁畅那一关。

今天拍摄的片段,实际上是时间线中最早的故事。这一部分实际上会在电影中,通过插叙的方式简述。

“《生于淤泥》,第一场,第一幕,a!”

第一幕拍的是主人翁刘大力上学的片段,秦砚一上来就选择了一个移动的长镜头。摄影机从上往下,将整个教室的环境拍了一遍。

整个教室特别的破旧,刷了绿颜色油漆的纯木头桌椅,每一张桌子都各不相同。

这都是村里木匠用边角材料做的,而且用了十几年了,也没换过。

教室天花板没有风扇、没有点灯,去年村子里刚刚通电,还轮不上学校。

前方就用黑色水泥糊的黑板,这种黑板用久了,粉笔灰会留在缝隙里,灰蒙蒙的一片,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这就是洪山镇小学,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会来这儿读书。

秦砚将亲自负责一部分的摄影工作,所有的镜头早就在他脑海中预演过无数次。

早在拍《大笑江湖》的时候,秦砚便将大部分的摄影工作交了出去,从《守门人》开始,他就只负责导戏。

导演和摄影一肩挑,实在太累了。

这一次为了《生于淤泥》,也为了谢北杨,秦砚重新扛起了摄影机,当然并不是全程,他和精力不允许他这么做。

也只有秦砚和刘正文这样的老搭档,才有这样的默契相配合,完成主摄影的工作。

刘正文并没有怨言,因为他知道自己镜头下的谢北杨,绝对没有秦砚镜头中的谢北杨具有魅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