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劳逸结合得当,军士们都不见疲态。
在第七日三更天时,一支精锐在军长的带领下悄悄拔营,往东而去,没有惊动任何人。
景熙帝在黑夜中目送他们离去,严琅啊严琅,晒盐法就交给你了,希望你此行去东海能为大周晒出大量雪白晶莹的食盐。
晒盐法须在海边进行,经过一番考虑,景熙帝选定的晒盐之地在东海一带,严琅此行带着他的密诏,当地的知府陈清沿会尽量配合,想必早日晒出新盐问题不大。
与景熙帝的运筹帷幄相比,郑渊目前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他想留在京城,一点也不想随皇帝出征。
以景熙帝的骁勇善战,知人善任,军师智囊们又足智多谋,此次南征南昭国,悬念不大,即使无法大胜,小胜或者平局都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可是这于他又有何用呢?他跟来,根本捞不着什么大的功劳,况且,以他目前国公爷的身份,也无需再累积军功晋升了。
本来景熙帝御驾亲征,正是留京的最好时机。
如果让他选择,他当然愿意留京当一个顾命大臣,处理国家大事,顺便还能在暗地里培养一些势力。
可惜景熙帝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他不知道景熙帝钦点他出征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但他知道自己该蛰伏了。他能一路走来,靠的从来不抱侥幸心理。一如他对他的儿女所说的,未虑胜先虚败,一有风吹草动就蛰伏起来。这次,又到了该小心行事的时候了。
姚昇果然不是傻的,他出了沈府,随后便将沈繁花和平民老百姓慷慨解囊自发捐粮的事大大地宣传了一番,并且在京城及周遭各县郡设了损粮点。
许多高门大户都捏着鼻子到他那里捐粮去了,内心却是咒骂不已。
姚昇一看堆堆积如山的粮食,喜得他眉开眼笑的,这比他先前求爷爷告姥姥弄到的粮食要多得多。
向家和郑家自然也都捐了。
沈繁花估计,他们指定心里怄得很。
这和当初在大长公主的品秋宴上,向淑澜牵头,想通过拍卖字画和首饰筹集钱款购买御寒物资施恩于民,以达到刷声望的目的那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情况反过来了,现在她成了领头着,他们两家跟着捐粮,倒成了她的垫脚石。
沈繁花所料没错,向家和郑家人确实怄得很。
他们不敢不捐,因为这个时候吧,捐了可能没什么突出的功劳,但是不捐,倒成了众矢之的,会被皇上记住的。光想到这点,就叫人很难受了。
姚昇那边忙,沈繁花这边也没闲着,为了保证在期限内的日子得到足够多的方便面,她几乎整个人都住在了方便面加工坊里了。
苏卿卿和陈雪找她时扑了个空,二女直接转道来了她的工坊。见面就和她直抒来意,他们苏陈两家也想捐粮,不想直接捐到军需官姚昇那里,觉得太不走心了。得知沈繁花需要大量的小麦面粉做一种方便食物,便来问她是否还缺小麦面粉?他们两家可以将打算捐赠的粮食送来她这里。
这时候没有真空包装,方便面可不耐储存,沈繁花原本是打算先做一批出来送到前线看看反响再说的。若是太多原材料过来的话,恐怕一时间处理不完。
苏卿卿和陈雪都说没关系,他们将小麦面粉送过来,她想啥时候处理就啥时候处理,随便她处置。
沈繁花看她们一副扔烫手山芋的样子,不由得失笑。
“你们有心了。”
陈雪嗔她,“说什么呢,别忘了我爹也在战场上。”
沈繁花想起来了,是了,顺宁侯也被景熙帝钦点出征了。
五日后,等姚昇按照约定的时间来沈府,却被告知荥阳县主正在郊区作坊等他。于是他转道去了郊区。
他人到了之后,被作坊管事引至一处阔朗之地,上面堆着几十堆四四方方货物一样的东西,每一堆估计需要一辆大马车才能勉强拉完。
沈繁花早就等着了,见了他,便起身相迎,“姚大人来了,这些便是本县主所捐的军粮。”
她口中的军粮被人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垒得整整齐齐地在那里。
走近了,姚昇似乎闻到一股炒麦子的香气。
沈繁花取来一饼方便面递给他,“姚大人,这便是我此次捐出的军粮,方便面。”
接着,她让人给他示意了方便面的干湿两吃法。
姚昇一边吃一边看,双眼越来越亮。
等他看到这方便面只需要用开水烫几分钟就软和的时候,忍不住大赞,“妙啊,这食物实在是妙!”
姚昇是军需官,同时也是一名老将了,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方便面的价值所在。这方便面真是太方便了,行军打仗有了它,会便利很多。他们行军在外,也能吃口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