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女主小姑不好当+番外(140)
乔向阳也说:“谢谢小姑替我打听。”
说句话,他脸又抽痛的皱了起来。
乔娇娇在心里叹口气,乔向阳这孩子和乔向红是很像的。
这两人都是那种情绪敏感的,你对他们好不好,他们心里是有数的。
这也是乔娇娇和他们相处的多了,慢慢发现的。
比如王梅,之前对乔向阳特别好,可以说她最重要的人就是向阳了,几乎是全心全意的偏心向阳。
但大哥呢,对向阳和向红是不偏不倚的,所以在大哥和王梅之间,向阳觉得王梅对他好。
他追求的是一种‘偏心’的感觉,一种以他为优先,觉得他是最重要的的这种感觉。
但现在王梅再婚,她生的也是儿子,今年春天又生了一个儿子。
大人在对待已经十几岁的儿子和刚出生的儿子肯定是有区别的,小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教,那自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同时王梅又是个爱占便宜的,觉得既然向阳去了市里,那既然能让爷爷奶奶掏钱,她更舍不得花了,可对下头两个小儿子,她还是会花钱的。
这些渐渐造成了向阳心里上的不平衡。向阳追求的不是公平,而是偏爱。
在公平的乔国吕静乔章中,向阳选择了偏心他的王梅,但在王梅把心偏到二婚生的儿子身上,向阳选择了乔家人。
向红的性格其实也是有点这样的,不过生而为人,哪个不希望自己是被偏爱的呢。
只有不被偏爱时,才会追求公平。
当一个人成长到学会自己爱自己,那么他才是真正长大了。
转眼,高中开学了,乔娇娇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荀宁的哥哥的爷爷去世了。
大伯母电话打到瓷器厂,让吕静告诉王淑华一声。
乔娇娇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准备给荀宁写信呢,吕静让乔娇娇记得在信里跟荀宁说一声儿。
乔娇娇拿起笔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好几个来回,也不知道该怎么和荀宁提这件事儿。
可是这样大的事,总是要和荀宁说的呀。
原本乔娇娇的信里写的都是些零碎琐事,嘻嘻哈哈的,也不合适,她拿出来信纸重写。
乔娇娇他们这儿距离荀宁插队的地方很远,信一般得半个月才能寄过去,再半个月寄回来。
信里乔娇娇还会塞一些全国通用的粮票肉票鸡蛋票胶鞋票肥皂票各种各样她觉得荀宁用得着的票。
她的运气也一直不错,寄出去的信从来没有丢过。
现在已经是荀宁去插队的第四年了,乔娇娇也不知道他具体生活的怎么样,只看信感觉还好,又担心他报喜不报忧。
荀宁就是遇上什么事儿也是不说的,不像荀晓晓,三天两头来信说今儿这个女生排挤她了,明儿那个男生骚扰她了,每回邮递员给老屋送了信,接下来就能听到淑华阿姨的哭声了。
以前淑华阿姨是挺要强的,从不求人的。
当初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来宁安,都没来求过乔章吕静,可自从荀晓晓去建设兵团了,她是常常来求,问乔章吕静有没有法子能让荀晓晓回来。
这能有什么法子啊,虽然说了知青当了两年才可以上调,但实际上不干个三四年,根本没有这种机会。
不管是一些当地单位招人,还是推荐上大学,都得是老知青,还得干得好。
荀晓晓到今年,勉强算是老知青,但干得好这点用脚后跟想都不可能。
她靠自己争取不到离开的名额,那就只能是靠家里。
这靠家里,一般都是以父母病重之类的原因请得探亲假,回来之后立刻有工作接班,这样才能不回去。
可这都是有工作可以接班的,荀晓晓这样的,就是找关系想弄个工作也难啊。
到后来吕静乔章都有些躲着王淑华了,不是不愿意帮忙而是这帮不了。
他们家里过两年也有好几个孩子高中毕业呢,也发愁呢。
再三斟酌,乔娇娇还是寄出了写给荀宁的信。
另一边,看着又到了月中,荀宁和几个男知青一起走着从地里回来,他们裤子挽得高高的,腿上的泥刚洗干净,水还在往下滴。
有个男知青问:“宁子,你家里给你寄的信是不是快到了?”
荀宁没有详细说过家里的情况,众人只知道荀宁每个月都能收到妹妹写来的信,三四个月还会收到大伯母寄来的信。
荀宁点点头。
“对了,你妹子是不是念高中了?你们宁安高中几年啊?”
“两年,她七六年毕业。”
“啊?那你妹子是不是也得和咱们一样插队啊?”
荀宁想想乔家的情况,别的不说,只说乔叔吕静两个都没退休,娇娇最差也能接班,就说:“不,她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