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娘这才灰溜溜的离开了。
“你们是马山派过来的?”
姚彦看着突然找上门的一对中年夫妇。
那妇人恭敬道,“少爷派我们来伺候少夫人,这是我们少爷的信。”
说着,妇人便递上一封信,上面写的是姚彦和赵珩良的名字。
赵珩良拆开看完后,便让春蝉将后院的王岚请过来。
王岚也有信,看完信后,她沉默了半晌,最后带着那对夫妇以及王家夫妇回村了。
“不会出事吧?”
赵婆子还是担心。
“那汉子武功高强,不会有事的,”赵珩良是习武之人,自然看出那汉子的不凡。
“这马山到底是什么人?”
姚彦闻言拿出账本继续算账,“是什么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不做负心人就成。”
赵婆子夫妇听得一头雾水。
“他敢!”赵珩良冷着脸,“就算他是春蝉的救命恩人,也不能做出抛妻弃子的行为。”
春蝉差点出事,可把肖大嫂吓一跳,好在春蝉已经被姚彦等人安抚下来,没有留下太多的阴影。
马山走了,王家却来了一对仆人,这可把村里人惊住了,有些好事儿的变着法去打听,可王家人就是闭口不谈,那对夫妇更是嘴严,什么也打听不到。
于是便有人找到了赵婆子打听,毕竟赵王两家的关系可是一等一的好,可最后被赵婆子拿着扫帚打了出去。
“呸!丧良心的天天就知道打听人家的好坏,恨不得人家出事是不是以后再来我见一次打一次!”
转眼便是深冬,姚彦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露出轻松的笑,看向收拾桌椅的铁柱和强子,“放你们半个月的假,工钱待会儿领双倍,算是我和你们大哥给的红包钱。”
“谢谢彦哥!”
铁柱和强子高声道谢。
想到回家,姚彦和赵珩良半刻也待不住,将铺子关了后,他们便找了牛车往家赶。
车上堆满了年货,披着斗篷的姚彦还是觉得冷,赵珩良将他护在怀里,两人低声说着话。
“都快过年了,马山还没回来。”
“听说常寄信回来,那说明人活着。”
赵珩良的话逗笑了姚彦,正要说话呢,姚彦便感觉脸上有什么东西,此时天已经黑了,姚彦抬起手只感觉手心有东西落下。
“下雪了。”
赶车的大叔道。
昏暗的灯笼自然瞧不清雪。
到了村口,老赵头提着灯在等他们,赵珩良将东西背上,与姚彦下了车。
“饭菜都好了,就等你们回来吃饭。”
赵老头笑道。
“等啥,你们先吃呗,这天冷了,吃口热乎的才舒服,”姚彦叹道。
“一家人一起吃才热闹呢,”赵老头又是一笑,接着摸了摸脸,“得走快些,这雪越下越大。”
几人加快脚步。
刚到院门口,春蝉便迎了上来,“彦哥!大哥!”
“瞧你这冷手,”姚彦被她抓住,立马发现她手冰凉,“小心凉了。”
“快进屋,”赵珩良敲了一下春蝉的脑袋。
“说不听,”赵老头也无奈,“要不是她娘骂,还想跟着我去村口等呢。”
“小丫头,”姚彦拍了春蝉一下,春蝉也不躲,嘿嘿笑着。
饭菜温在锅里,端起来正好。
一家人烤着火炉,吃着饭。
“明儿不去铺子上了吧?”
吃过饭,围着火炉说话时,赵婆子问道。
“不去了,关半个月,过了年再去。”赵珩良手里拿着棍子翻着火里的红薯。
“这么冷的天,在家待着才好,”赵婆子笑了,“银子什么时候都能赚,身体可不能开玩笑。”
“知道,”赵珩良将好了的红薯挑出来,赵婆子姚彦和春蝉一人一个。
捧着香喷喷热乎乎的烤红薯,姚彦幸福得不得了。
春蝉也美得不行,“真好吃。”
“刚吃了饭,只能吃一个知道吗?不然积食可有你好受的,”赵珩良道。
春蝉点头。
赵家已经没有年猪了,但是这并不碍事,经过商量后,他们决定在村里买一头年猪。
“李四家有两头,明儿去问问。”
第二天,李四和他媳妇正在扫院子里的积雪时,姚彦和赵珩良便上门来了。
“哟,啥时候回来的?”
李四将人请进堂屋。
“昨晚上,”赵珩良看向李四养猪的柴房那边,“你们家卖猪不?”
“卖啊,”李四点头,李四媳妇端来热乎乎的水,“就是这突然下雪,也不知道那些收猪的啥时候来。”
“我买一条,”赵珩良十分财大气粗,李四和他媳妇对视一眼,也笑了。
“成,去看看要哪一条。”
姚彦看了看两条猪,养得都不错,个头也差不多大,这个时候的猪也就一百二到一百五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