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我在大清当太后[清穿](160)

作者:秋凌 阅读记录

“都希望有。”四阿哥道。

“有好收成, 上交税,留下家里的口粮,要是还能有,就卖一点,最好不过了。”引路的百姓继续道,“倒也不敢卖多少,我们庄稼人,都得多留着一点粮食,谁知道来年如何呢。”

只不过大多数百姓没有那么容易留着粮食,很多时候就是种一年吃一年。家里要是有人生病,他们也不敢随意去瞧大夫,多半就是自己拔药草糊弄过去。

百姓们不懂得那些高深的医术,也就是一些小病知道拔一些药草。

着凉了,就拔一些药草熬了喝了,实在不行再去找大夫。

四阿哥问了引路的百姓不少话,见一个问一个,倒也知道不少东西。他以前住在京城,便是跟着皇帝去征战,也不可能多去看那些百姓过得如何。

自打四阿哥去研究高产的农作物之后,就多见百姓,也多问几句。四阿哥就是想知道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免得双眼摸瞎,有时候觉得很容易的事情,实则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

“去前面看看。”四阿哥看到前面有人在田地里。

“他们在除草。”引路的百姓道,“水田里也有长草,有时候还有虫,都得多看看。”

这个年代没有除草剂,没有除虫剂,主要还是靠人亲自去做那些事情。这个时候的食物,才是真的纯天然。

四阿哥看见那些人在摆弄那些东西,便想着他们这些官员倒是很少做这些事情,看到了,发现不对,就让那些下人们去做。普通百姓哪里有那么多人去折腾,因此,皇庄种出来的东西往往比这些百姓种出来的东西要好。

“你们也瞧瞧。”四阿哥看向身边的官员,“该下地的还是得下地。”

这些官员们都知道了,他们之前也有下地。不下地不成啊,四阿哥在那边盯着,要是他们不下地,被皇帝知道了,那么他们也别想继续当官了。

皇帝在宫里每天都有去种地,虽然说皇帝种地的时间没有外面的那些百姓们长,但是皇帝也去种了,这就说明皇帝对这一件事情的认真程度。这些官员们知道这一点,自然也就不能怠慢,他们也得去种一种,得多学一学,至少不能让皇帝觉得他们只是纸上谈兵。

“是。”官员应声。

另一边,皇帝倒是没有多出去,他正见那些官员。

有的官员就说白莲教在江南一带比较活跃,说他们会努力除掉白莲教。

“他们东躲西藏的,你们不一定就能找到。”皇帝道,“别逮着一个人就说是白莲教的人。”

皇帝不想搞文字狱,也不想随随便便就抓一个人杀了。要是他们随意抓人,随意杀人,那么人就更不可能满意朝廷。也许这一点会让白莲教的人钻了空子,可长远看,那些人反而会觉得朝廷仁善,进而不想着反清复明。

明朝都覆灭了,那些人还想着明朝,想了又有什么用呢。

历史上,多少朝代被覆灭之后又复国的呢。基本上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更替,不再是前面的王朝了。

哪怕后面有朝代叫相似的,比如唐朝,后面有后唐,南唐,那也不一样。

皇帝琢磨着白莲教的那些人顶多也就是闹腾出一点事情来,不可能真正复国成功。要是跟那些人多计较,多抓人,反而让白莲教的那些人拍手叫好,那些人只觉得朝廷残忍,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反抗朝廷。

江南这边的官员听到皇帝的话后,有点心虚。他们平日里就是那么做的,先不管那个人是不是白莲教的人,有怀疑了,那就让那个人去蹲大牢。有的人干脆直接说人家就是,有没有证据不要紧,重要的是有政绩。

“是。”这些人听到皇帝的话之后,也就只能这么说。

皇帝不大放心,特意让人去查了一下。他这一次这么强调,也是因为这些人确实有过分的举动。要说他们不好吧,他们也是为了朝廷。

“宁可错杀不可漏网,不可取。”皇帝道。

“是,臣等牢记。”这些官员心想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以前都是宁可错杀不可漏网。

皇帝那么说了,他们就只能听。只怕皇帝已经知道一些事情,这才这么敲打他们。他们原本以为他们在白莲教的事情上做得不错了,就算挨批,也认为皇帝认为他们不够用心,抓的不够多,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觉得他们太过凶残了。

而密妃没有见那些贵夫人,她清楚地知道她就只是一个妾室,哪怕她管理了六宫,那也是跟德妃、荣妃一块儿管。她跟皇帝来江南,这不代表她就多么厉害,还是少见那些贵夫人,免得飘了。

密妃没有自大,反而低调起来,没有跟其他跟来的妃嫔多嬉闹,没有多收别人送她的东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