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番外(44)
张云扬小大人似得叹了口气,说:“就是每天都没什么意思。”
看他那样子,苏采青就觉得好笑,话里还有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无奈和沧桑。
张云扬觉得无聊,就想去学校读书,对于别人来说,是个蛮奇特的事情。可是苏采青却知道,这小家伙脑子转的快,许多小孩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他都觉得无趣。
苏采青说:“那行,我去打听打听,看看你这个年龄能不能进去,能进去你就跟姐姐们去上学去!”
张云扬这才露出了笑容,说:“好!”
张云冰和张云清两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顿时感觉压力有些大,因为这个弟弟比她们小,可是识字比她们多不说,还算术也比她们厉害。以后要跟这个弟弟一起学习,别人会说两个姐姐都比不上弟弟的。
为了这事儿,苏采青在去给赵主任家送那份包着香皂、糖果、饼干之类的谢礼的时候,特地问了蒋校长。
蒋校长推了推眼镜说:“这个要去问问学校的老师,他们有时候会收年龄不足的,有时候又不收。”
“意思是,以前有先例的?”
“有过的,有些父母要上班嘛,没人照看孩子,就想着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满了五岁,学校还能勉强考虑收下,再小就不会考虑了。”
苏采青心里有了点底,就趁着开学前,老师们回学校工作了,就带着张云扬去了学校打听这个事情。
借了蒋校长的关系,苏采青才得以见到了校长。
这时近开学,校长的工作也不少,他也不是人人都会见的。
见了校长,苏采青就说明了来意:“这孩子平时在家就爱看书,也认得一些字,可是他爸去世后,也就没人可以教他了,他就想到学校学习,多认识一些字。”
张云扬跟在苏采青的身边,乖乖地点了点头。
那校长看到张云扬,摘下眼镜问:“这孩子多大?认识多少字了?”
张云扬自己说道:“我今年五岁了,大概认识两千个字,我爸告诉我的。”
“这么小的孩子,认识那么多字不容易啊!你算术怎么样?十以内的加减法会算吗?”
张云扬声音大了一些,说:“会!两位数的我也会算,带小数点的也会算。”
校长觉得很惊奇,立马出了几道题给张云扬算,张云扬很快就算出来了,连苏采青都有些意外,这孩子的算术能力又进步了。
“最近姨妈她们老问我计数的问题,我就进步了。”张云扬解释说。
苏采青本想着,苏小壮他们几个认字写字不行,算术也不行,就让稍微懂点的张云扬教教他们,至少有了点基础,再送去夜校学习也进步快点。没想到倒是逼得张云扬也进步了不少。
校长见张云扬不仅计算速度快,正确率也极高,再加上他握笔的样子,写字一点都不生疏,看来家里确实是有意培养了的。
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会那么多,也不容易,校长只考虑了一会儿,就说:“这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苗子,这次就破例让他进来学习吧!我给你写个条子,开学那天,你就世界带着他去一年级组报到就行。”
校长很快写了条子,签了名盖了章,苏采青和张云扬忙道了谢。
没两天就开学了,苏采青带着三个儿女,一起去学校报名。
几个孩子都兴奋得很,六岁没能去上学,现在终于盼到这天了。
苏采青本来也从上海买了几个书包回来给几个孩子,不过他们都背着苏采青给做的,他们觉得苏采青做的书包轻便又好看,双肩包显得很特别,又能装更多东西。
学校名字是吉阳机械二厂子弟小学,生源主要是机械厂的职工的孩子,不过周边其他的孩子也可以来上。
国家走上正轨以后,一天比一天看重教育,学校里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
苏采青带着孩子们去一年级报了名,一年级还分了三个班,每个班有四十多个孩子。
张云冰姐弟几个一进教室,就显出不同来,他们穿得整整齐齐,身上也是干干净净的,姐妹两个还戴着头花,三个人的书包是双肩的。
这年头最常见的还是斜挎包的书包。
三个孩子去了自己的班级,坐到了座位上,苏采青给他们招了招手,就自己回去了。
苏采青倒是不担心他们在学校过不好。
几个大的去了学校,家里也没清静多少,几个小的更是没人看了,呼啦呼啦跑进跑出的,格外地吵闹。
苏采青让他们三个带着曹小旺去外面玩,她还在家里清点东西,对一下买东西的账。
晚上,王朝英来到苏采青家,两个人要一起把这些天的账目算清楚,然后付掉欠下的部分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