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446)
接下来就是最叫人紧张的‘金銮殿唱名’环节了。
皇极殿内,鸿胪寺官开始宣读制诰:
“承平十年三月十八,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随后就是读卷官拆卷起来的黄榜,唱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是某某。
新科进士们都站在广场上,读卷官的声音传不了那么远,所以等读卷官唱名后,皇极殿内早已安排好嗓门大的鸿胪寺官员重复读卷官说的话,将“第一甲第一名是某某”这话传到殿外,再由第二个鸿胪寺官员第二次重复。
这时候,站在广场上的状元才能听见自己名字,马上就要出列,跟着鸿胪寺官员进入殿内拜见天子。
状元、榜样和探花的待遇都是一样,要被唱三遍名字,还能进入皇极殿面圣。
余下的二甲、三甲进士,都只能在殿外跪谢皇恩。
二甲头名和三甲的头名都叫‘传胪’,他们和二甲、三甲前几名能被唱一次名,余下众多进士,则连唱名的机会都没有。
要说最风光,自然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人。
殿试中一步领先,各种待遇都是最好的,仕途也是领先。
程卿说不紧张,在广场上站的久了,手心也汗津津的。
万一皇帝就是不成全她的‘六元及第’咋办?
万一她的仇人们暗中捣乱咋办?
胡思乱想中,她听见轰轰的声音从皇极殿内传来,如同大海里的浪潮,后浪推动的前浪,携带来深海的渔汛——
“第一甲第一名,程卿!”
高首辅手持黄榜,喊出了第一声。
这是第一浪。
只有皇极殿内的文武百官听到。
大家没多少意外,六元及第本就是众人的预料中。
话虽如此,皇极殿内一众官员仍然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孟怀谨、程六老爷、王祭酒和章侍郎等人都很高兴。
新上任的吏部侍郎程知绪也在笑,笑容却不达眼底。
“第一甲第一名,程卿!”
这是第二浪。
声音已经传到了殿外。
程卿不敢确认,怕是自己太过紧张产生了幻听。
直到站在殿外的鸿胪寺官员也喊出:“第一甲第一名,程卿!”
海浪踏踏实实冲到了程卿耳中。
她真的成了状元,承平十年的一甲状元,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
状元的唱名要唱三遍。
“第一甲第一名,程卿”这句话,反复响起,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都能记住。
三遍唱名结束,鸿胪寺官员一脸笑容:
“程状元,请随本官入殿觐见吧!”
第330章 :对祥瑞的优待!(1更)
程状元觐见了。
‘程状元’听着真舒服呀,比程案首,程解元和程会元都顺耳!
程卿也不是喜新厌旧的人,没有案首、解元和会元做铺垫,她也当不上状元。
她被鸿胪寺的官员引领着,进入皇极殿。
满朝文武都在看她,龙椅上的皇帝也在看她。
此时此刻,没有人会为难程卿,这是大魏建国,甚至是科考制度诞生以来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从前没有过,以后或许也不会有,这么个祥瑞出现在了承平十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皇帝需要这么一桩喜事。
从十多年前起,大魏境内的天灾人祸都在增加。
不是这里受了灾,就是那里遭了匪,事情倒不至于闹得特别大,但此起彼伏,叫皇帝十分闹心。
皇帝把年号改成了‘承平’,就是想压一压这些不顺畅。
年号是改了,却也没有真正平顺无忧。
承平五年河台府的水患只是因为灾银贪墨案才震惊全国,事实上这几年不仅是河台府一地遭灾。
大魏已经许久没有遇到大规模战事了,不过内忧再这样不断,很难确保外患不会再起。
天灾不断,就会让人质疑皇帝是否失德。
按照现在的说法,皇帝是“受命于天”,称天子。如果某个皇帝在位期间,总出现天灾人祸,那就是老天不认可这位皇帝,用天灾给予他警示……退位是不可能退位的,不过皇帝通常需要发布“罪己诏”来检讨自己的过失,借此挽回民心。
程卿就是在这时候达成了六元及第。
这对皇帝来说是个好兆头啊!
以前没能出现过的‘六元及第’偏偏出现在了当今天子在位期间,谁说老天爷对当今天子有意见了?
程卿这个‘六元及第’的祥瑞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皇帝又不是真的指望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来帮忙治国。
但这个六元及第的状元不仅会应试,一篇殿试策问还真有点水平,看起来能当好祥瑞,磨砺调教一番,未必不能做一个能干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