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270)
钟氏一锤定音:“当然是母亲疼珪哥,一听说珪哥中举就太欢喜了!”
不然呢?
难道叫外人面听见,程卿中了解元,继祖母在家咒骂不休?
钟氏对朱老夫人是越来越烦。
今天是珪哥的好日子,南仪县一共就中了三个举人,珪哥就是其中一个,钟氏欢喜又骄傲,让朱老夫人这么一闹,钟氏的心情都被破坏不少。
程卿是程卿,珪哥是珪哥,老太太嫌珪哥考的不如程卿,钟氏却不管那么多。
她儿子也是举人了!
待明年珪哥再中了进士授官,也才是及冠之年,又哪里不优秀!
钟氏拿出当家太太的派头,强势把二房的喧闹镇压下去,二房上下张灯结彩的,只等着程珪在府城参加鹿鸣宴回来。
和二房在同一条街的何家,自然也听说了程卿中解元的消息。
说真的,程案首,哦不,现在是程解元了!
程解元除了没应婚事,与何家还是很亲近的,何家上下都为程卿中解元而高兴,何婉的婢女居然第一时间跑去赌坊取钱,程卿中解元的消息连赌坊的人都很高兴。
能不高兴吗?
他们调低了程卿的赔率。
要是像府城那样,按照1:3.5的赔率去算,这回要赔死,南仪县毕竟是程卿的主场,买程卿夺魁的人不比董劲秋少!
幸好啊!
幸好程卿夺魁的赔率只是一比二。
何婉婢女去的时候,赌坊前已经排了不少人。
何婉只压了一两银子,婢女轻轻松松领回二两银子。
何婉将银子在手上颠了颠,“就这点银子能干什么,买盒胭脂都嫌货不好,给你们买零嘴吃吧!”
“谢小姐赏!”
几个婢女笑嘻嘻的拿走银子,何婉又反悔了,轻咳一声:
“回来,这二两银连买零嘴都不够,从我匣子里另取些。”
婢女忍着笑把二两银子放好,重新在银匣子里拿了点。二两银子能买一大包点心呢,哪里是不够,分明是小姐舍不得花掉——这钱虽少,意义却不同呀,是程解元帮小姐赢回来的。
第200章 :酒都吓醒了!(3更)
程卿成为解元,影响的绝对不止三个姐姐的婚事。
她是南仪书院教出的第二个解元。
南仪书院前头已经出过一个解元,孟怀谨不仅是解元,还当了状元。
如今再出一个解元,证明了孟怀谨并不是个例,孟怀谨和程卿就算真的比寻常人更聪明,那也要南仪书院会教学生呀。
南仪书院在本省是彻底扬名,想来下个季度的入学考试,报考的人数不知要暴增几倍呢。
喜榜要在各州县张贴,离府城远的州县会晚几天知晓,就在府城周边的,比如南仪,早上放榜,喜讯下午就能传到县里。
和南仪县相邻的永阳县也差不多是下午得到的消息。
喜报会说本县中了几个举人,也会说新科解元是谁。
“南仪程卿”四个字,像一把重锤,捶在齐家人心上。
程卿成了解元,齐延松却落榜了。
他是今年五月刚中的秀才——和程慧退婚时,南仪县的李知县嫌齐延松品行不好,判了齐延松和程慧的婚书当庭作废不说,还说齐延松若在他的管辖地里,那是休想考中秀才。
李知县不是随便说说。
县太爷说话一口唾沫一个钉,当众说齐延松德行不配,若齐延松转头考中秀才,岂不是很打李知县的脸?
爱惜脸面的李知县当即修书一封给了永阳县的知县,大家都是同僚嘛,这点小忙还要帮的。
永阳县齐家也是有名的富户。
可惜到了这一辈人,一个出仕的都没有,也只能眼睁睁干看着本县县尊为难齐延松,齐家没少给县尊送钱,县尊愣是压着不许齐延松应考——齐家也是傻,家里无人做官了,顶着有钱的名声,哪个当官的不想捏几把?
人家正愁没有借口呢,齐家自己要送银子去打点,本来永阳县的知县还不一定要给李知县面子,齐家这么上道,永阳县知县笑开了花。
年年收齐家的银子,年年不许齐延松应考。
齐延松没考进南仪书院,只能进永阳县的县学,永阳知县很是“关照”这个给他送银子的齐家二公子,视察县学时仔细看了齐延松的文章,说他火候不够,需得再等。
永阳知县是想刮齐家更多银子,但说的也是实话,人家贪归贪,功名还是自己考出来的,那水平难道还指点不了一个白丁么,齐延松是人浮躁,书也念的一知半解,也就只有青楼妓女才会违心夸赞他有才华。
今年,李知县却已是高升离开了,永阳知县也没啥借口再压齐延松,就放齐延松去应考。
齐延松这一去,低低中了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