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1038)
程卿出身南仪程氏,百年大族底蕴深厚,族里不会看着程卿为了一点浮财自毁前程,谁缺银子,程卿都不该缺。
快到知府衙门时,谭京崖还是没忍住心中的疑惑。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程卿所做的事本就和传统观念有冲突。
“谭兄若有疑,不如去秦安亲自看一看,什么样的施政是对,什么是错,言语无法说清楚,眼睛无法骗人,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秦安又是新的气象!”
适合耕种的肥田,不种地要遭天谴。
不适合耕种,折腾不出更高的产量,还不想别的办法,看着当地百姓过着穷困的生活而不作为,才是真正的迂腐!
程卿邀请谭京崖明年春天时去秦安,是因为县学的学生们做了各种“实验”,春天时万物复苏,人工牧场的想法不再只局限在温房里试验,秋天时收集的草籽,春天就该播种了。
有了草场,就能养牲畜。
牲畜不会让县学的学生们去养,程卿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牧民。
程卿现在的设想是由她出面牵头,让贩牲畜的商贾提供种苗,和农人签订养殖合同,牲畜养大了,再照着合同卖给商贾。
商贾能赚到钱,农人也能赚个工钱。
或者由官方出面,提供“助农贷款”。
想法有好几个,都是后世常见的模式,哪个适合大魏的民情,还需要程卿去实践。
养大的牲畜怎么卖出去,是囫囵论头卖掉,还是继续深加工,这些都需要程卿想办法。
卖毛、卖皮料和卖肉,都是现在可行的。
若非受技术限制,程卿敢进军奶业,什么盒装纯牛奶,酸奶,奶粉,她可以喊出“每天一杯奶,强壮大魏人”的口号嘛……唉,杀菌和包装是个大问题,需要攻克的技术太多了,一个小小的包装盒,浓缩着后世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智慧。
谭京崖一个问题,引发了程卿的连锁思考,等程卿见到平凉知府时仍有点神游天外。
平凉知府心中冷笑,果然背靠大山好乘凉,现在只是个七品知县,面对自己时态度就如此轻慢,将来身居高位,怕是——人家圣眷在身,又有六元及第的出身,身居高位不是迟早的事吗?
知府大人一念至此,立刻摆正了态度。
“本官早就耳闻程知县的大名,今日一见便觉亲近,只不知程知县带着这么多兵士,来平凉府有何贵干?”
程卿不好意思笑笑,“闲来无事,四处转转。”
“……”
知府大人为难了。
程卿这么嚣张,他是弹劾呢还是不弹劾呢?!
第764章 :一半蛮人,一半魏人?
弹劾是不可能弹劾的,程卿如此嚣张,自有人看不顺眼去弹劾,平凉知府本能选择了从心,把弹劾程卿的事留给了别人。
一步退让,那股气势就泄了,知府大人干脆好好招待起程卿。
听说阿古拉日前才率兵攻打过安定县,知府大人心里发虚,安定县都被围攻了,平凉府好像也不太安全。
听闻程卿与邺王萧云庭交情深厚,如今又有俞显在讨好,蛮人若攻打平凉府,有程卿在平凉,知府大人心中仿如吃了颗定心丸……唉,真不愿承认,不管是在新皇心中,还是邺王眼里,程卿都比他更有营救的价值。
伤自尊哟!
平凉知府一想到这些,又巴不得程卿在平凉府多留一段时日。
程卿说闲得无聊,知府大人每天都可以给程卿安排文会。
让平凉府的各位官员来吹捧下程卿,也不是啥难事儿。
程卿很安心在平凉府衙住下。
谷宏泰带人打探起“姜子骥”这个人。
平凉府的锦衣卫,谷宏泰不愿意信,此事由他亲自操办,才能不出差错。
姜姓在平凉不是籍籍无名的人家,谷宏泰一番调查,还真找到了能对上号的,他把一本族谱拿到程卿面前:
“这家有个叫姜子骥的,几岁就夭折了,我要细问,姜家并不想提此事,好不容易才撬开了姜家人的嘴。”
姜家枝繁叶茂,在平凉颇有名望,族中子弟都要读书识字,没出过大官,却也是有人在朝为官。
姜家不仅有人做官,还有人和草原通商。
姜家一位子弟去了趟草原,带回一个美丽的草原女子,姜少爷被草原女子迷住了,坚决要娶这草原女子为正妻。
那时候先帝萧毓仲还没有登基,西北民间与草原诸部仍然是通婚的,只不过姜家在当地颇有名望,姜少爷娶个草原女子为正妻,有点不体面。
如果姜家只是小门小户,反而没人管,别人还会调侃姜少爷有本事能俘获异族女子的芳心。
姜家不同意,但姜少爷坚持要娶,那位草原女子也不是吃素的,家里在草原是大贵族,向往中原文化,才要嫁姜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