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文豪红包群考科举+番外(150)

作者:一口西多士 阅读记录

就这需要背书的字数而言:《礼》四万五千多字,《诗》三万九千多字,《春秋》一万八千多字,《春秋》两万四千多字,《尚书》两万五千多字。

但是,光看经义的原文字数也不行。比如《春秋》看上去字数最少,然而由于其文字过于简质,不易于后人的理解,所以也相继出现了许多的诠释之作。想要治《春秋》还得好好钻研《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这“春秋三传”。

李白:当然是选《易》啊!

李白:《易》就一个字,妙!

李白:《易》乃五经之首,集大成之作!

李白:易美其奥,究天人之际,推演万物!

苏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苏晏:《易经》可是儒家十三经里头最难的!

苏晏:轻轻跪下.jpg

作者有话要说:

射箭的姿势要点、五经义的字数来自互联网。

“目勿瞬视,身勿倨坐,出弓如怀中吐月,平箭如弦上悬衡。”出自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三 射法篇》

“子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和“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出自《礼记·经解》。

原文是: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意思(来自互联网)是:孔子说:“到了一个国家,就可以看出他的教化是怎样的。其国民如果待人温和宽厚,那是得力于‘诗’的教化;如果通达而博古,那是得力于‘书’的教化;如果爽朗而和平,那是得力于‘乐’的教化;如果清净而细心,那是得力于‘易’的教化;如果谦逊而庄重,那是得力于‘礼’的教化;如果善于文辞、类比史实,那是得力于‘春秋’的教化。然而各类教化,也都有其欠缺。诗教不当,容易陷于愚痴;书教不当,容易言过其实;乐教不当,容易奢侈;易教不当,容易心存害意;礼教不当,容易落入繁琐;春秋之教若不当,容易引发混乱。”如果其国的国民温和宽厚又不愚痴,那就是精通诗教了;通达而博古又不至言过其实,那就是精通书教了;如果爽朗而和平又不奢侈,那就是精通乐教了;如果清净而细心又不心存害意,那就是精通易教了;如果谦逊而庄重又不繁琐,那就是精通礼教了;如果善于文辞、类比史实又无混乱,那就是精通春秋之教了。”

第62章

此时红包群里氛围热热闹闹,文豪大佬们唇枪舌战、旁征博引,激烈地争论着苏晏应该选何为本经。

小白已经从二哥苏钰的怀里回到了苏晏的怀里。它正在铲屎官怀里好玩似的打着滚,云朵般暖呼呼的小身子动来动去,软软的雪白绒毛轻轻挠在苏晏白皙的小脸上。

如今秋意渐浓,气温更低了,苏晏抱着自带暖暖温度的小白,就像抱着一个大型的猫猫形状的暖手宝。

苏晏低头看着小白惬意轻松的模样,心下感慨,果然是像谢临风说的那样,人不如猫啊。

小白就不用做出什么为难的选择嘛。

他心里正这么想着,就突然听见耳边响起了红包系统的声音:

【叮!恭喜群主触发常规任务——迎难而上,兼通五经!加油上学人!】

苏晏瞳孔地震!

什么!兼通五经!

你确定不是系统故障???

【不是!是常规任务呢!】

噢吼,这下不用做出选择了。

我可谢谢你!不如我给你表演个翻白眼吧!

【不用谢,本系统贴心如小棉袄!及时满足群主的各种需求就是我工作中最大的快乐![微笑]】

苏晏莫名感觉系统一成不变的机器声音里充满婊里婊气的味道。

兼通五经!这就离谱!

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别逼我跪下来求你!

苏晏尝试和系统沟通,让它不要一时头脑发晕,最好赶紧撤回这个任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