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文豪红包群考科举+番外(141)

作者:一口西多士 阅读记录

尽管如此,如今在上舍的课室里,却无一人敢说觉得自己已经对这经典炉火纯青、游刃有余。

就算是有人之前隐隐自得,狂妄自大,膝盖也坚持不了一堂课,听完只恨自己浅薄未闻先生言。通俗来说,听完只想跪下叫爸爸。

不愧是有“天下第一书院”之名的云山书院啊!苏晏发自内心的感叹。

书院的底蕴和气质,正是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数十年如一日严谨治学的夫子们。

听完夫子们上课,学子们更加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四书课程上课的顺序由着难易、远近、大小之序,按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来排序。

先让学子们领悟《大学》中的“修齐治平”,提纲掣领,以定其规模。

之后再领会《论语》的言语精妙,蕴含颇丰,以立其根本。

然后再融会贯通《孟子》里的精微旨趣,以观其发越。

最后也就能够体悟《中庸》中的心法,修养道心。

四书的课程听下来,苏晏常常有醍醐灌顶的收获感。

然而到了五经的课程,他听着只感觉有些一知半解。

几个时辰听下来,苏晏脑子朦朦胧胧,抓不住要点。

没办法,苏晏只得先记下来,回去后再翻看系统发放的重难点手册,慢慢消化其内容,一点点啃不懂的地方。

至少,他还比别的学子多了个金手指不是,其他人听完这天书只能更加欲哭无泪了。

每次上完五经的课程,苏晏得花费一晚上来消化上课内容。

他不由得感慨,难怪说“读四书是熟饭,看其他经是打禾为饭。”,这也是体现了四书、五经的难度区别。

四书是准备好的熟饭,吃下去就可以填饱肚子,仅仅是消化这一道程序。

而读五经则是要从收稻谷开始,艰辛了好几倍啊。

也难怪乡试之后的正式科举考试只要求学子们选择自己所学的本经作答即可。

讲学的夫子们布置了作业,要求学子们根据给定得题目撰写文章。

毕竟时文这东西,若是长久不练习的话,会没有手感。只输入不输出可不行,科举考试最后还是要看输出的成果嘛。

夫子们还强调了,这交上来的文章他们评阅批注后还会张贴出来。这也是要学子们好好完成作业,不可敷衍。此外也是让学子们借此相互切磋学业,起到见贤思齐的作用。

四书五经的课程都被安排在每旬的前头几日,这是学子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之后便是算学、律法的课程。

头一次上算学,苏晏还有些担心。

前世他的数学可谓是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不论是高中的函数与方程、圆锥曲线、立体几何……还是大学数学的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每堂课都留下了他迷茫的眼神。

数学很纯粹,不会就是不会。

苏晏回忆起了在那遥远的从前被数学摁在地上暴打的日子,头皮发麻。

在上算学课的前一天晚上,他怀揣着淡淡的忧伤辗转反侧。

第二天,他们一行人起得稍稍迟了点。

毕竟天气越来越冷,起床也愈发艰难。

谁想离开温暖的被窝啊!

“我和我的被窝,一刻都不想分离。”谢临风幽幽地说道,他们一行人逆着凉飕飕的秋风赶到课室。

夫子在他们后脚进来,关上了课室的木门,也没有对几位差点迟到的学子叮嘱什么。

所以说其实晚一点到也挺好的嘛,谢临风坐到座位上后摸了摸下巴,他好像发觉了上课踩点到的快乐。

谢临风内心蠢蠢欲动,打算在之后的课程中付诸实践。

教授他们算学的夫子,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和蔼、心宽体胖的夫子。

苏晏忍不住盯着他有些略微秃头的脑袋,暗自感慨这夫子肯定对于算学格外有研究。

他秃了,也强了。

这夫子做了自我介绍,姓傅,单名一个数。

傅夫子显然对于教学很有研究,想必也是见多了被算学逼到濒临崩溃的学子们。

他头一堂课打算从兴趣入手,先激起学子们对于算学的好奇和乐趣,让他们在之后的算学路上,不管与算学有缘无缘,也能苦中作乐,不至于过于自闭。

于是,他一开始就给每位学子发下一张稿纸。

苏晏拿到稿纸,看到上面的九宫格,吸了一口凉气。

好家伙,这是数独开局?

此时傅夫子看到大家都拿到了稿纸后,便开始介绍这内容。

苏晏看到的这个九宫格被称作是“河图”、也被称之为“洛书”和“纵横图”。

即是在一个由若干个排列整齐的数组成的正方形中,要求图中任意一横行、一纵行以及对角线的几个数之和都能相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