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182)
让后人扼腕不已的是,梁陈方案没有得到采纳,古城墙毁于一旦。
之后的数十年,大片的古迹被拆除,数以万计的四合院被夷为平地,只留下一个一个留作展览的大院子和小片观光用的胡同。
而北京城的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严重,数十年后更是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短缺,人地冲突严重,最终政府依然不得不另辟新地,成立副都,分散首都的压力。
而关于旧城区是拆是留,侧重不同的角度,世界各国各有不同的选择。
巴黎曾经觉得世纪的城区拥挤而不卫生,于是大兴土木。在城市大拆迁重新设计的过程中,拆除了大量古代建筑街道,原本中世纪形成的城区大多被重新规划处理掉了。
而欧洲依然有许多城市保留了旧城区的原貌,将其发展成为旅游资源。我们熟悉的邻近几个国家,都依然保留了大量旧城区和古建筑。这些,都成为20世纪后叶的重要旅游资源。
另外,还有一部分城市,将旧城区加以改造,在旧时代与新科技之间取得新的平衡,在旧城区上方建立新的商业资源,变成全新的城市。
而这些,正是文岚可以改变的,也是文岚此时此刻迫切想要做的。早一天,也许能够保留的古迹古物就能多一点。
单纯的学术建议,前人已经做过,文岚决定换个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决策层能够重新审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新建新城区,国家投资计划,本身就是搞活经济,让资金流动起来。后世各个国家每次遇到经济危机,都是在大量印钱的同时,大兴土木,修建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国家购买的方式代替商业资本的投入。
当民间资本开始活跃起来,人们敢于消费的时候,社会上的钱就会再次流动。一元钱的投资,在社会上周转一圈,会起到7倍甚至十余倍的加乘效果。资金流动起来,社会上的资源得到有效调配,国家的经济才会活起来。
后世人已经习惯考虑问题从经济出发,成本与预期回报都想得明明白白。而此时此刻,国人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掌权者更没有从经济角度考虑决策的习惯。人们更习惯以省的方式积攒资本,以抠的方式积沙成塔。
所以,文岚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前面一半都是在普及基本经济概念,包括许多此时还没有出现或者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说。
其后,文岚根据后世的资料,分别罗列了三种旧城区改建模式。后面,文岚开始大量掺杂私货,大力描述丰富的旅游资源就等同于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能够以绿色无污染的方式为当地人们换取数之不尽的利益。
写到兴起,文岚顺便把苏联58年惊艳全球的数控机床对未来工业的影响细细描绘了一番,毕竟三十年后华国产业一直苦于数控机床的禁运带来的扼脖之伤。
文岚再介绍了一番苏联的3进制计算机和欧美的2进制计算机,同时未雨绸缪地介绍了晶体管集成电路给计算机产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文岚到了60年代后,一直苦于通讯的不便。不管是电报还是通信,效率实在太低,非常碍事。而固定电话普及率有限,使用非常不方便。
一旦通讯手段有了阶级性的进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会有更高效的发展。
其实,早在1958年,苏联就已经发明了移动电话,并且开始量产。移动电话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含电池重量也不过500克。这种移动电话不仅可以在城市内任何地方拨打,还可以接通任意固话,功能已经与80年代的移动电话差不多。可惜,苏联官僚对这种移动电话没有任何兴趣,不愿意为此买单。而当时一部移动电话所费不菲,跟买一辆摩托车的金额差不多,仅仅依靠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是没有出路的。
但,这些一旦有国家资本的注入,有了一定规模的订单后,便会实现规模经济,单个产品的价格便会下降。
而且,随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人力资源、资金以及政府注意力自然都会有所倾斜。
长期以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会得到有效发展。
这些,正是这个时代的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做的。
这三样新科技,在欧美世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改变了世界的生产力发展,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旧城区代表的旅游资料,文岚想要保留。
计算机代表的新生产力,文岚想要争取。
改变普通华国人的生活状况,是文岚正在努力做的。
以上种种,文岚一个都不想放弃。
只要还有一线机会,文岚都希望为未来数十年的国人再争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