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番外(381)

作者:青云上 阅读记录

郑颂德骑着马慢悠悠到了家里,门房见到他,立刻高兴地迎接了过来,“二爷回来了。”

郑颂德把马丢给门房,“爹娘在不在?”

门房道,“老爷去衙门了,太太在呢。二爷快进去,家里有喜事等着二爷呢。”

郑颂德回了半边身子看着他,“什么喜事?”

门房笑眯眯的,“恭喜二爷,二爷头先前脚才走,后脚二奶奶就被诊出有身子了,这会子都快四个月了。”

郑颂德立刻扭身就进去了,大步流星直奔正院,“娘,娘,儿子回来了。”

郑太太眼睛都盼大了,都没等到郑颂德回来,这几日正在跟唐氏嘀咕,难道这小子被京城的花花世界迷了眼?会不会被人带到什么不好的地方去?她还不敢跟何氏说,怕何氏心里多想。

唐氏不停地安慰婆母,自己的儿子还能不知道,虽然嘴上没个正经,做事情却是再稳妥不过的。

这会子听见郑颂德的喊声,郑太太急忙带着媳妇们一起出来了。

郑颂德打眼就看到撑着腰的何氏,看身姿,似乎是有孕。

他先给老娘行礼,“娘,儿子回来了。”

郑太太扶起儿子,“快起来,一路上顺利不顺利?”

郑颂德起身,“都好的很,叔叔婶子和弟弟弟妹给爹娘捎了许多东西回来呢。”

郑太太笑着点头,“王爷王妃有心了,快,来看看你媳妇。”

郑颂德平日里大大咧咧,这会子居然有些不好意思了,“娘子,你身体怎么样了?”

众人一听就明白他这是晓得了。

何氏笑眯眯的,“我还好,官人总算回来了,卉姐儿天天要爹呢。”

郑颂德扶着她的手,“那快进去坐着说吧。”

他这几个月天天见他弟弟这样搀扶郡主,不知不觉就学到了,郑太太和唐氏瞟了他一眼,笑着没说话。

等到屋里坐下后,郑太太问,“你叔叔婶子身体怎么样?”

郑颂德回道,“叔叔婶子身体都好,说是十分惦记家里人,让爹娘保重身体。”

郑太太叹了口气,“我两年没见到你婶子了。”

郑颂德见她神色不快,连忙道,“娘,我这里还有个好消息呢。三弟妹二月十七亥时,生了个六斤一两的大胖小子。”

果然,郑太太神色顿时欢喜起来,“果真?那可真是太好了。她们娘儿两个怎么样?”

郑颂德仔细回道,“儿子走的时候,弟妹和孩子都好。郡主府里人多,弟妹陪嫁的婆子和宫里的嬷嬷把她们母子两个照顾的很好,娘只管放心。三弟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沛哥儿。”

郑太太有些遗憾,“旺哥儿出生我不在身边,如今沛哥儿落地,我又没看到。”

唐氏在一边道,“娘,骨肉至亲,就算您没看到,您永远也是孩子的亲祖母。”

郑太太又问,“你弟弟家里日子可还过的去?”

郑颂德道,“娘放心,弟妹很会过日子,家里又体面又不铺张浪费,现在她又把金缕阁开起来了,摊子铺的还不小呢,以前只是做丝线,现在连布匹一起做,我听说汪掌柜和京城里的大师傅一起研究出了一款新式布料,现在虽然金缕阁还没回本,但儿子觉得早晚能挣够一家子的吃喝。”

唐氏插了一句嘴,“二弟,汪家妹妹现在如何了?”

郑颂德回道,“去年生了个儿子,现在也大半岁了。这汪掌柜真是能干,整天带着个孩子,还能把金缕阁折腾的有声有色。汪家两口子要是知道了,怕不会把肠子悔青。”

郑太太蹙了蹙眉,“这是个苦命丫头,以前既然被爹娘卖了,如今她过好了,以后就桥归桥路归路,各过各的吧。你们也别出去说,不然她那个臭不要脸的后娘知道了,万一摸到了京城去闹,最后丢脸的还是老三媳妇。”

大伙儿都点头,让郑太太放心。

郑太太又看了看儿子,“京城里过的怎么样?”

郑颂德笑道,“哎哟,京城真大呀,我这一回来看青州的街面,感觉跟乡下似的。”

何氏笑骂他,“才出去几天,眼睛就长到头顶上去了。”

正说着呢,郑晗珺带着卉姐儿来了。

看到妹妹,郑颂德又想起了妹妹的亲事。

卉姐儿看到她爹,飞奔而来,“爹,爹,你回来了。”

郑颂德抱起了女儿,在她脸上亲了几口,“卉姐儿乖,想不想爹?”

卉姐儿点头,也在他爹脸上亲一口,“想,想爹。”

郑晗珺问过了好,就坐到一边去了。

郑颂德看了妹妹一眼,郑太太看懂了儿子的意思,“珺丫头,你二哥远道回来,你二嫂不方便,你去让厨房烧热水,晌午做一顿好饭,再督促你二哥院子里的人把他的东西都收拾好,还有他带回来的东西,里头肯定有单子,你带人先清点一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