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炮灰[七零]+番外(27)
苏苗苗没吭声,只是紧了紧攥着王小麦的手,将她的紧张与不安直接传递了过去。
她原本想先去知青点探探,看看情况是不是像王小麦说的那样。但现在看这些村民社员对知青的抵触心理,不愿意让他们住到社员家里的态度,苏苗苗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是得先去到王小麦家才行,把这事儿做实了,免得后面再出纰漏。至于那些知青……丰粮叔不是说了嘛,知青是一个小队的,得一起干活。等上工了,自然就能认识。
王小麦果断地站了出来,对人群中的一位妇女喊道:“槐花婶子您忘了?我进城前还和您家小花一起玩过呢!”
被喊到的董槐花愣了愣,下意识看了看王小麦,打量了一番后,一拍大腿道:“还真是!你是……你是杏芳家的小麦!”
“杏芳家的?”其他几个婶子听到这个倒都想起来了,“是了,杏芳进城也都好多年了,听说她家大儿子去当兵了,有一个闺女我记得还在老杨家养过几年呢!”
“我妈就是杨杏芳!”王小麦连忙回道,同时还拉起苏苗苗的手说,“这是苏苗苗,是我爸那边的亲戚,我妹子。”
“行了行了,咱大队的孩子回来,当然得住自己家了!这俩孩子先是咱大队的娃,其次才是知青哩!””其中一个穿着都比其他人都像几分样子的妇女站了出来,大声说着。
这人是队里的妇联主任赵晓娥,在队里说话也是很有分量的,一听她这样说,大伙也就没说别的。相较于条件富裕的城市,农村比其多的,便是这对同乡同村人护犊子的行为。在知道这俩知青是大队的孩子后,大家伙的关注力也就不放在她们身上了。
杨家三个舅舅一看人群散了,连忙就趁乱带着王小麦和苏苗苗往家走去了。至于其他知青?还是麻溜儿跟着杨春生去知青点吧!
在朝王小麦姥家过去的路上,苏苗苗终于知道为啥她小麦姐的爸妈要想方设法把王小麦给安排回老家下乡……
这一路上,从刚刚见过的她三个五大三粗,得苏苗苗仰着头看的三个舅舅,又加上了下工回来晚一些,路上碰见的,她大舅舅家的大表哥和三表哥、二舅舅家的二表哥和三个表弟、以及她三舅舅家的四表哥和小表弟……加上来乌泱泱十多个人,个个都是高壮汉子,可以说是安全感十足。
而等到了王小麦的姥家,苏苗苗的感受就更直观了。
王小麦家因为男丁多,能干力气活不说,还因为王小麦妈妈在省城的原因,每年农闲的时候,这一家子的人时不时还能去省城去干临时。所以在北河沟也算是条件不错的人家。前前后后一整片的地方都是他家的屋子,四间大房加院子,还都比队里其他的土坯房要好些,是垒起来的石头房,看起来更像样子一些。
但让苏苗苗震撼的,不是房子,而是……
“姑姑!小麦姑姑回来啦!”
“姑,你回来啦!”
“黑蛋儿,姑回来了!”
苏苗苗刚跟着王小麦走到头一个院门口,就看见一个半大小子冲出来,满是惊喜地朝院里喊,紧接着又跟出来了几个,大一点的十一二,小一点的才五六岁,虎头虎脑地跑出来,全都围在王小麦身边,喊着“姑”。
“小麦姐,这……”苏苗苗是真的惊呆了。她没穿越前的家庭结构很简单,外公和母亲。当然了,父亲那边倒是有不少人,但早就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断了联系,苏苗苗也不愿意和那群只想从自己这里得好处占便宜的人有联系。所以她是真的没见过这样一个……家庭人员多,却又能保持和睦友好的家庭。
王小麦看出了苏苗苗的惊讶,笑着开口介绍:“苗儿,我给你介绍介绍。这几个都是我几个表哥的儿子,大一点的叫铁蛋儿,过了年就11了,小一点的是狗蛋儿,刚八岁,这俩都是我大表哥的儿子,黑蛋儿是我二表哥的儿子,今年六岁。我三表哥的孩子刚两岁,估计现在正睡着呢,还有一个在我表嫂肚子里怀着呢。四表哥去年刚成亲,还没给我生侄子呢。至于我几个表弟,岁数比我还小,不着急结婚!”
说着,王小麦又拉着苏苗苗介绍给她的家人:“姥,舅舅舅妈还有表哥表弟,这是我在省城认识的妹子,叫苏苗苗。她再过俩月才15,我寻思我俩一起下乡也是缘分,就想让她跟我一起住,到时候粮食啥的,都跟我一起!”
这说一说,王小麦这姥家这群人就都朝苏苗苗看了过来。饶是苏苗苗在这一大家子的目光注视下,也有些不自在。
这一大帮子人,安全是真有,但也真够唬人的。
楞了一会儿,王小麦的快七十岁的姥姥先发话了:“别愣着了,都进屋准备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