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商朝做直播+番外(159)
“话说回来,想不到二位先生还是师兄弟?”
李斯笑了笑:“不过都曾是荀老门下。”
虽然如此,李斯和韩非却并没有因同门之谊而关系很好。
许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更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李斯却是个很现实的机会主义者,当初他到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秦国的小官,有接近秦王的机会。李斯曾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云云,后来就受到始皇帝的重视。
子受看他们下棋,听他们谈论治国之道,偶尔插一些话,一下午的时光就打发了。李斯对他不冷不淡,他对李斯也同样,两人都是因为始皇帝才聚在一起。
日子日复一日的在走,子受默默扮演着韩非,既为他的才华所折服,又为他的遭遇惋惜,韩非死的时候不过四十来岁,按照年龄看不过还有几年时光。随着时间推移,秦始皇越来越喜欢子受,很喜欢他的治国主张,但是,却并未重用他,因为他们之间还横亘着一个韩国。
韩国不灭,始皇帝就无法完全信任他,韩国灭了,韩非必然悲痛欲绝,无法全心辅佐始皇帝。子受每次想到这些,就忍不住想让时间快点过,他希望这段历史结束他就能见到苏书,回到她身边,虽然这个愿望在现在看来非常的奢侈。
接下来,始皇帝如果不召见,子受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模仿韩非的字迹,韩非活在世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著书,也因为他写的那些治国主张,才让始皇帝欣赏他。子受不能改变历史,就只好先学会韩非的字,然后照着历史资料将韩非的著作搬运到竹卷上,他虽然当过商王,却还真没有韩非那样的著作天赋。
写字是件很无聊的事,却可以静心修身,至少不会东想西想。
不会那么思念苏书,思念子庚,思念商朝。
———
苏书真没想到自己会穿成一个男人,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宦官,指鹿为马的赵高。
她反应过来的第一时间不是看自己有没有弟弟,而是试探秦始皇,她想她都能穿成宦官,那子受穿成秦始皇的概率总是有的,但是她观察好几日,确定始皇帝就是始皇帝,并不能变成她家殿下。
有些失望,又如释重负,不是始皇帝也好,毕竟成了他还得接收他的后宫和孩子,想想就意难平。
穿成赵高之后,最令她新鲜的就是上朝,每次都要“山呼万岁”,开始觉得好玩,后来就腻了。
她穿来的时候,始皇帝已经二十五岁,找太后吕不韦之流已经不在,公子扶苏有六岁了,公子胡亥还没出生。
这日,始皇帝想给公子扶苏找个师傅,就请了很多先生前来辩机阁辩学。
夏日绿树成荫,繁花盛开,有蝴蝶独飞,蜻蜓戏水。辩机阁建筑精致高大,有王宫的森严之感,又有楼台水榭庭院百顷。
很快,一个干瘦的中年人走到台上:“诸位!郑某不才,读书几十载,最尊崇的就是儒学,儒学经典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若以儒学的仁义治天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天下诸人都有仁义之风,行仁义之事,兵戈则不起,天下则大定。”中年男人望了眼底下,见没人反驳他,他继续道,“由此,郑某认为儒学乃帝学!”
又上来十来个人,有支持阴阳学的,有支持农学的,还有几个支持道家,最后都被郑先生给怼下台。喜欢儒家的百姓很多,虽然郑先生说的并不算多好,但儒学支持者众多,所以反驳他的人并不多。
可惜稍微有野心想称霸的诸侯都不会用,因为儒学并不如何霸道,行事中庸,适合盛世而非诸侯倾轧的乱世。至少,在秦国,最受欢迎的其实是法家,只不过,如今秦王还没霸道到不允许其他学说在秦国的土地生根发芽,所以还是有不少先生是支持其他学说的。
郑先生最聪明的地方就是第一个上台,上台后又选了很受拥戴的儒学。
这时,一个白衣男子走上去,秦始皇与苏书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
白衣男子四十来岁的年龄,长得格外斯文,穿着白衣一般都会带几分仙气,他则显得越发俊秀,苏书认出来他是秦始皇经常传召的韩非。
郑先生问:“不知这位先生支持哪种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