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19)

同样是儿子,自家那个怎么就跟别人家的差这么多?从前他家条件比不上司家也就算了,怎么这时候司家遭了难,两位郎君还能过得这般风生水起?

于三儿站了好一会儿都没好意思过去,最后找人帮他捎了一份,这才酸不溜丢地回了家。

晚饭照例有所区别。

于七宝一人占着一大碗小火锅,三个闺女喝稀粥。

若是从前,于七宝定然会吃得一口不剩,把汤都舔干净,哪怕撑得要吐。

今日吃到一半,冷不丁想起学塾中二郎分肉的情形,于七宝睁开那双小肉眼,看了看爹娘,又瞅了瞅三个姐姐,猛吃了几口,然后把小火锅往前一推,“我吃饱了,剩下的给你们!”

于家姐妹见鬼似的看着他。

于三儿却高兴极了,一个劲儿摸着七宝的脑袋,“宝儿大了,懂事了!”

胡氏也挺高兴,把碗推给七宝,“我们不吃,都是你的。”

好不容易得到表扬,七宝正在兴头上,大方地说:“你们吃吧,我明日还能吃到!”

胡氏一愣,“这话啥意思?”

于七宝吸了吸鼻子,磕磕绊绊地把二郎分肉的事说了,重重描述了一下那肉多好吃,所有人都说要去他家摊上买。

胡氏的脸顿时拉了下来。

于七宝却看不懂,滔滔不绝地夸二郎。

三个闺女也没注意胡氏的情绪变化,眼神全被那碗小火锅吸引了。

二娘咽了咽口水,怯生生地说:“菜不多了,不如我去下些面片,泡着汤吃,我闻着这汤香得紧。”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以为你是宫里的官家娘娘吗,哪里有那么多面让你糟蹋!”胡氏把气撒到她身上。

原本正高兴,冷不丁遭了一通骂,二娘眼里一下子噙上泪花。

“发的哪门子邪火?”于三儿瞪了胡氏一眼,对二娘道,“去吧,多做些。”

“做了我也不吃!”胡氏硬梆梆道。

“她不吃咱们吃,二丫,去做。”于三儿难得硬气一回。

二娘却不敢动。

最后,还是三娘连拖带拽地把她拉去了厨房。大娘不敢独自在胡氏跟前待着,也跟了过去。

其实,于家这三个闺女个个都是好的。

大娘心细,最擅针线,做出来的绣品连那些有头有脸的绣娘都夸。

二娘性子怯懦,却颇有些做饭的天赋,当年司南的娘亲月玲珑带着姐仨去酒楼吃了顿银鱼面,到了家二娘就做了出来。

三娘最聪明,从小就能说会道,后来认了月玲珑做干娘,跟着她读书识字,又学会了算账,和同龄的郎君们比丝毫不差。

然而,胡氏夫妻不惜福,看不到闺女身上的优点,更不会悉心培养,总觉得她们是赔钱货,一颗心全偏到于七宝身上。

二娘抻的面片筋道匀称,配着香浓的火锅汤,父女几个吃得险些吞掉舌头。

三位娘子边吃边夸,直说司南的手艺好,将来定然能像司旭一样开个大酒楼。

这话切切实实戳中了于三儿的小心眼,顿时觉得碗里的面不香了。

等孩子们睡着了,胡氏终于憋不住,拉着于三儿质问:“你今日可瞧见了,那小子的吃食摊咋样?可有人买?”

“唉,多的是人。单是站了那么一小会儿,就见他卖出去十多份,一份就是二十文啊!”

“啥?”胡氏拔高声音,“就那小子?怎么可能!别胡说八道。”

“我犯得上胡说么?”于三儿皱着眉头,把看到的情形细细说了。

胡氏嫉妒得眼都红了。

多了不说,哪怕一天只卖出五十份,就是一千文,照这个势头下去,司家早晚得翻身。

“不行,得想个法子,给他搅黄了。”

于三儿一怔,“你胡说什么,如今司家都败了,那俩孩子也不容易,就算赚了些辛苦钱,就、就赚呗。”

胡氏冷哼:“姓于的,你可别忘了,司家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若让他们翻了身,查出从前的事,我看你还能不能有命充好人!”

第9章 郡王

给学童们送的午饭虽说每份只收十文钱,司南却丝毫没有懈怠。

嘴上说菜量减半,其实只是把肥肉和调味料的量减了,鸡胸肉、小菠菜这些对孩子身体好的一样不缺。

第一天准备的羊肉锅和蝴蝶面。

杂粮面加鸡蛋、白糖、少量牛乳,耐心地和上几回,直到面团表面光滑筋道,用手指戳出一个浅坑,能缓缓弹回来。

然后擀条、切片、拧成一个个小蝴蝶,用香浓的羊肉锅煮了,小郎君们吃得眼睛都眯起来。

第二天做的是鱼肉锅加鲜肉馄饨。

馄饨皮用温水和面,面皮又白又软,馅是用新鲜五花肉和蕨菜丁拌的,照例少加调料,只保留食材本身的味道。

孟冬十五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