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214)
林远:“你果然才思敏捷,这样结构的房屋,林某人是万万想不到的。”
宋菽:“大人谬赞,我只是提了一个设想,我姐夫严卓也还做了诸多改进,若不是他,这公寓和联排别墅,是万万不可能实现的。”
沧州严家也是颇有影响力的名门,林远知道,严卓在读书人的圈子里也颇有才名。
只是林远这才知道,原来严卓还是他宋家的姑爷,他们不仅与节度使尹家jiāo好,还与严家有姻亲,听说宋四郎跟恒州的谢家和沈家也联系颇多。
他宋家不是名门,却与诸多名门jiāo好,也算是打进了除关中贵族外最高端的圈子了。
林远打定主意,他一定要牢牢抱住宋四郎这棵大树,好让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再一次在改朝换代的风波中,安全度过。
宋菽与林远这一通口舌果然没有白费,不出三日,临州城里有点名望的人,都已经打听出了宋记东郊工地里的名堂。
另外一些消息灵通的外地商户,也闻风而来。
眼看潞临直道就要建成,临州本就地处jiāo通要道,这下又要连通海港,海贸一旦起来,那体量如海水一般,不可斗量。
“梁兄,没想到你也来了。”
“呵呵,刘掌柜,好久不见。”
临州城大大小小的客栈逐渐住满了人,潞临直道开通在即,凡是有心在海贸中分一杯羹的内商,都往临州聚拢了过来。
这些年朝廷式微,地方官有谨守职责的,但更多的只顾中饱私囊。
许多临海的贸易港也因为重重苛捐杂税,而一年不如一年。潞州港是其中难得一处没有苛捐杂税的存在,只是碍于此前商路不通,贸易量才一直上不去。
等着潞临直道一通,只要潞临两州依然保持此前那样,无苛捐杂税,那么潞州港的未来可期,临州城也未来可期。
“梁兄以后得在临州城常来常往,可也要去瞧瞧东郊的宋记公寓?”
“刘掌柜说的可是宋菽宋四郎所建的那……那什么砖木房?”
“是砖木结构的房屋,我听说啊……”
城里的商贾们讨论之时,东郊工地外的帐幔也已悄悄揭幕。
不过短短几月,这里已经大变了样。
联排别墅和公寓的雏形已经勾勒出来,中间还点缀了几处园林,以及一些做其他功用的房屋。
临街的一栋三层公寓已经彻底完工,最开头的那一间上写着,样板房。
“小兄弟,这是完工了?”卖菜的老汉挑着担子路过,这房屋的样式比他们村里的考究许多,却不及城里那些宅院复杂,看上去还很坚固。
“没有呢,里面的都还在建,不过东家说了,客人们若是想买可以先付定金。这一栋公寓已经好了,你看开头那间就是样板房,隔壁的房间里还有整个小区的模型。”一位宋记的员工说道,他倒也不嫌弃询问的只是一名庄稼汉,和气地介绍道。
“这看起来可真好。”老汉道,“我儿子和媳妇在城里做小生意,攒了钱想买房,我看来也别寻摸城里的了,不如买在东郊。”
“果然姜是老的辣,老伯的眼光真好。咱们这个小区和别的屋舍不同,不但统一配备护院,早晚还有班车。若是要去城里,咱们的班车可免费接送呢!”那宋记的员工说道。
“这么好?还免费呢!”老伯惊喜道,“我这就回去跟我儿子说!”
“东郊花园?”老伯走后,又有几个认识字的汉子停留,“兄弟,这里就是宋掌柜造的房子?”
又有客人来,伙计立刻迎了上去,一番介绍。
宋记东郊花园开售的消息,渐渐传了开来,本地想买房的人,外地来寻商机的人,都陆续聚了过来,一连十来天,东郊的售楼处都人声鼎沸。
普通百姓买房多要考虑再三,才捧着钱来订下一套。若只有他们,宋菽的房子可慢慢卖个三五月不成问题。
而那些商户却不给这个机会。
潞临直道开通在即,城里或外地做生意的商户,多看好临州城的未来。而当他们亲自来看了宋菽的房子,便知其质量好,结构简洁便利,一挥手便是几套。甚至有做客栈营生的客商,直接圈下两栋公寓,作为之后开客栈之地了。
短短十二天,除了个别几套宋菽私留的联排别墅,剩余的楼盘一售而空。宋菽要了每户一成定金,一口气收来不少钱。
为了支持他修路,临州、潞州、里州三地的流刑和其他重刑犯,全都被送去里拉山开采烧制水泥用的石灰石。而工程队有了阿南亲兵的帮忙,需要的雇工也少了很多。
再加上卖房的定金,原本步步吃紧的资金链,终于得到了缓解,宋菽也终于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