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190)

作者:手帕望明月 阅读记录

三年前朝廷与三节度使同时来犯, 宋阿南带大军迎击仲华三军。此三人的领地都不大,兵力更无法与义成相媲美,只是三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来,就是阿南也有些分身乏术。

幸好, 最终凭借地势抵挡住了, 尹恆又趁机使计,扰乱其内部。

破了他们的联合后,宋阿南一路向东, 一直打到北海,沿途吞并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节度使领地,将义成的面积扩大四五倍不止。

如今,局势渐趋稳定。

恒州以西, 原本属于朝廷的大批土地被尹戎拿下,如今的朝廷仅剩弹丸之地, 依靠天险才得以守住。而义成吞并了所有节度使,进一步壮大。

江淮地区未受战乱波及, 名义上仍属朝廷,每年上贡纳税,支撑朝廷财政。

一年多前,宋阿南收到宋菽的信,说他去了江淮。

后来又陆续来过几封信,最后一封信里发了好一通脾气,之后将近四个月没有音信了。

宋阿南抽出怀中的信纸。

那是宋菽四个月前来的最后一封信,笔迹急促,洋洋洒洒三页纸,全是抱怨他的。

宋菽一贯温和,除了那次他偷溜出门没有报备,再没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今次这遭,也实在又是自己惹出来的。

事情很简单。

宋菽到了临州后大展拳脚,生意蒸蒸日上。他心里高兴,时常跟阿南分享,每每收到捷报,也要祝贺一番。每封信都能写上两三页。

可宋阿南却是个不爱多言的性子。

宋菽写来两三页,他却只回上寥寥几字。

次次如此,也难怪宋菽爆发。

那之后宋阿南又寄去两封信,都石沉大海。

万幸的是战事终于结束,尹戎要他班师回去恒州。他把北营的亲兵打发了回去,带上亲笔手书一封,自己则只带了几人,往临州城赶去。

都生了四个月气了,要是自己再拖,没准宋菽会真的再不肯理他。

临州城郊,宋记棉花坊。

车间内,二十多台轧花机整齐排列,每台机器前坐了一名工人,正在加工刚刚新收上来的棉花。

当初在相河村研制出的第一批轧花机需要三人配合,而如今的新式轧花机,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工作效率足足高了三倍有余。

工人们一手摇动曲柄,一手喂棉,同时踏动脚下踏杆,那机子上的铁轴与木轴便能相向转动,将棉花带出,棉籽则落于桶中,很是便利。

坊中另外几个车间则用来弹棉花和纺线织布,也有缝制棉花毯,做毛巾等物的。

当初的宋记纸坊,已经是恒州城数一数二的大作坊,而今天的棉花坊,却比那时还要大出三倍有余。每天的产能,就是一年多前的宋菽,也难以想象。

三年前宋阿南出征后,恒州也动dàng了几日,后来百姓们发现生活上并未有大的不妥,便渐渐安下心来。

当年七月棉花成熟后,宋菽的棉花作坊开张。

那棉布裁的衣服柔软亲肤,透气性好,价钱也不贵,很受城中百姓的欢迎。

后来宋菽又接连推出棉布的被套、枕套、chuáng单,还做了毛巾、棉花毯等物,销量也都非常好。只是棉花的产量有限,他便与又来卖木棉的白一城商量,让他带了许多种子,回更适合种植棉花的南方去了。

后来,宋菽也gān脆来了江淮。

临州离白一城的老家不远,那一带如今有许多人种上了棉花,成了宋记棉花坊重要的原料来源。

除了恒州和临州两地,这作坊也在其他几个较为富庶的州县落户,无不受到喜爱。

扩建棉花坊的过程中,宋菽如法pào制,又发行了不少股票。这一次不仅仅是恒州,还有临州和相邻地区的富户、大家族赶来投钱。

宋菽手上的资金甚是充裕,除了棉花坊,也把火锅店开到了江淮各地。

去年严卓迎娶三娘,宋菽还给了一些股份作为嫁妆。同时也给宋河夫妇俩分了一些。

如今三娘跟严卓回了沧州,主管那一带宋记的业务。宋河和程二娘的大女儿已经满周岁,听说近日又怀上了,这段时间宋河便一直留守恒州,管着那里的业务。

六娘和五娘长大不少,宋菽也分了些坊店给他们管理,又派了得力的助手。

七郎八岁了,被不爱读书的六娘qiáng行送进学堂,每天被阿姐盯着念书,没少给宋菽写信哭诉。

连七郎都能好好写出正儿八经的信了,宋阿南是什么毛病,十个字就把他打发了?

宋菽把揉皱又展平的信再一次揉皱了,扔到房间角落。

四个月了。

四个月前,三间新的火锅店在三地同时开张,宋菽忙得脚不沾地,火气正大呢,宋阿南的十字天书又送来了,宋菽忍无可忍,在信里跟他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