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极品(554)
“我可以让她进门,我给她名分,如果她愿意,我还可以把她生的孩子记在我的名下,充作嫡出。”
安妮仍不死心,继续哀求道,“贤良,我不离婚。你不喜欢我,可我喜欢你啊。而且婆婆待我那么好,我、我根本舍不得她老人家。”
“王氏,我再跟你说一遍,我和你不合适,本就不该结为夫妻。现在大错已成,我不想错上加错,咱们还是离婚为好。”
曾贤良语气加重了几分,已经带着明显的训斥。
安妮不再说话,眼底满是绝望,软软的靠在安妈妈的身上。
安妈妈感受到自家姑娘的痛苦、绝望,刚刚压下去的火又冒了上来,指着曾贤良骂道:“你既不想娶我家姑娘,当日为何答应?婚书你也签了,堂你也拜了,结果转头就说不该成婚!”
“还有,你既嫌弃我家姑娘,为何花起我王家的钱就毫无心理负担?”
“你当年留洋,曾家就从我们王家拿了五千块大洋。”
“我们姑娘嫁给你之后,你整个曾家都靠我们姑娘养活,三年下来,少说也有四五千块大洋。还有你在省城的花销,房子,加起来也有三四千块大洋。”
“零零碎碎加起来,竟是有一万四千块大洋。你既打定主意要跟我们姑娘离婚,成,先把这些钱还来吧!”
第324章 民国极品糟糠(十)
一万四千多块大洋?!
围观的众人齐齐吸了口凉气。
天啊,一万多大洋,这是什么概念?
就拿刚才的黄包车车夫来说,他们辛苦跑一天,也就赚个两三毛钱,交了份儿钱,自己最多也就能剩一毛钱。
而这些人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老小都指望这点钱过日子呢。
一个月下来,顶多也就五块钱,却能养活一个家。
普通的职员好一些,一个月能赚个十几二十块钱。
就算是这个年代的高收入人群,即大学老师之类的高知识分子,每个月也就是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听着很高,可问题是,这年头军阀混战,各地区名义上是统归民国政府管辖,可实际上又有各自的军阀督军执政。
政府部门混乱,教育部长、校长什么的更是经常换,直接导致了老师们经常被拖欠工资。
即便曾贤良每个月都能领到足额的工资,一万四千多大洋,也抵得上他十多年的工资哩。
曾贤良被家里保护得太好,几乎从未为钱发过愁,也不懂得金钱的重要性。
所以,对这笔钱没什么感觉。
周雅却不一样啊,她父亲就是个普通的小职员,靠着一个月十多块钱的工资养活他们兄妹几个。
她父母一辈子的积蓄,都没有超过一千块大洋呢。
平白“欠”了这么多钱,周雅再也顾不得扮柔弱,急声道,“你说欠钱就欠钱啊。红口白牙的,你可有什么证据?”
安妈妈撇撇嘴,看向周雅的眼神很是不屑。
她先将安妮扶着站好,然后从随手提着的包袱里取出一打的纸。
“这些便是这些年曾家向我王家借钱的凭证,”
安妈妈抖了抖那些纸,嘲讽的看了周雅一眼,凉凉的说道,“我家姑娘虽然不识字,可也是个懂规矩、明事理的人。别人待她的好,她点点滴滴都记在了心上。别人若是借了她的钱,她也会让人一笔笔的登记在册。”
“我家姑娘倒也不是打算拿着这些账册威胁谁,而是觉得应该记录清楚。省的以后有人花了她的钱,却厚颜无耻的不认账!”
安妈妈嘴里说着“有人”,但在场的人都知道,她就是在骂曾贤良和周雅。
“你、你骂人?”
周雅不甘了,尖声叫了一嗓子。
“我嘴笨,不会骂人,只会实话实话。”
安妈妈又白了周雅一眼,然后从一打纸中抽出了一张,“这是几年前曾大少爷去德国留洋前,曾老爷亲去我们王家借钱时写的字据。当时曾大少爷只顾着出国,根本不知道曾家刚赔了生意,账面上一点现钱都没有。”
“偏偏曾大少爷走得急,若错过这一回,就不知什么时候再有这样的好机会。曾老爷急得都差点借高利贷了,还是我们家老太太听说了消息,愿意借钱给曾家,这才让大少爷您顺顺当当的去了德国。”
“钱庄的高利贷是八分利,五千块大洋,一年的利息就四百块。曾大少爷留学两年,回国三年,前后加起来五年,光利钱就有两千块大洋。再加上这些年曾家从我们姑娘手中拿走的钱,若是也加了利息,连本带利少说也有两万块大洋哩。”
周雅听的都有些傻眼了,怎么这钱还越算越多了。
虽然这年头,朋友亲戚之间借钱,也有主动加利息的,可、可那王氏不是曾贤良的妻子吗,做丈夫的花妻子的钱,不是天经地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