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攻略极品(395)

作者:萨琳娜 阅读记录

偏偏人家搞了个抽奖的花样,一天就卖了几千块钱。

人才!

这小姑娘绝对是个人才啊。

安妮这次来找他,应该是有所求。

张春军不禁有些期待,她“求”的又是什么。

安妮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我积压的货物太多了,单靠逢一、逢八的大集,根本就卖不完。所以,我想在村子里开个店”

张春军挑起一边的眉毛,“你看中了哪儿?”

“村北口的烧烤大院。”

安妮也没有绕弯子,直接言明自己的目标。

张春军眼睛里闪过一抹激赏,但他还是故作为难的说道:“烧烤大院的生意虽然有季节性,可旺季的时候,每天也能招待不少游客哪。就是淡季,也能收个停车费啥的呢。”

“张支书,夏天的时候,烧烤大院的生意确实不错,可一年也就只有三四个月。现在才九月,周末来的游客就很少了。而且我发现王家庙、高屯几个村子也都建了烧烤广场,人家不但有各种肉食和蔬菜,还有新鲜的海鲜哪。”

这几个村子的烧烤农家乐,比张家村建得晚,规模却比张家村大,品种也多。

而且相较于那几个村子,张家村不靠着环道,也不靠省道,游客们往往走到王家庙和高屯的时候就停下来,根本不会再往里走。

这几年要不是他派人去路上接客,张家村的农家乐根本就搞不起来。

过去那几个村子没有大规模的露天烧烤,张家村的烧烤大院算是个特色。

从今年开始,王家庙和高屯等都陆续建起了烧烤广场,直接就劫走了大批的游客。

今年烧烤大院的收入,就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二!

三四个月下来,扣去人工和成本,居然只赚了两万块钱。

烧烤有季节性,夏天一过,烧烤大院就只能停个车,当个仓库。

一年算下来,撑破天也就三四万钱。

这么一笔钱,三百户、一千多口村民一分,落到每个村民手里的钱真心没多少。

张春军已经可以预见,到了年底分钱的时候,村民们肯定会闹意见。

“你能出多少租金?”张春军知道安妮是个精明人,也不再说那些虚话,直奔主题……

第227章 末世爱来不来(七)

“烧烤大院一共三百多个平方,十二间平房,还有一排四间门头,”

安妮早就把烧烤大院仔细考察了好几遍,对里面的情况都清楚。

这个烧烤大院,原本是张家村的一个土地庙。

破四旧的时候被拆毁。

后来知青下乡,那时张家村和毗邻的王家庙、高屯同属一个生产大队。

下放到生产大队的知青便被统一安置到了这个土地庙。

因为这个位置,正好位于三个村子的交界处,也正巧在村边,远离聚居的村民。

当时由三个村子共同出钱,翻修了土地庙,盖了一排的平房,作为知青安置点。

后来知青返城,安置点也就闲置下来。

这块地是张家村的,院子也归张家村所有。

改革开放后,有村民承包了这个院子,用来做小卖部。

为了方便生意,那个村民在门口扩建了四间门头。

只是小卖部的生意不太好,那时假货横行,镇上又有了正规超市,东西比小卖部多,而且价格也不贵。

村民们除非偶尔在小卖部买个油盐酱醋,更多的,还是直接去镇上。

撑了几年,村民便撑不住了,关了小卖部,把院子租给城里的一个小老板充作仓库。

承包期到了期,他也没续租。

而其他的村民看到他的失败案例,也不敢粘手。

这年头农村人挣钱都不容易,谁敢轻易往外撒啊。

这个院子就此闲置下来。

直到十多年前,他们所在的山区开发农家乐,开始有城里人自驾来游玩,这个位于村边的大院便有了用武之地停车场!

张春军当了村支书后,发现了这个大院的地理位置不错,去其他农家乐考察了一番,回来后便批钱把大院修整了一番,开了这个烧烤大院。

还别说,最初的时候,生意很不错。

烧烤大院离水塘不远,很多来钓鱼的渔友们,钓了鱼,便直接拿来这里料理,象征性的给点加工费就成。

但人进了大院,看到那么多肉串、烤蔬菜和烤饼,他们也忍不住点上一些。

张春军严格把控食材的质量,烧烤人员也专门去城里学习过,所以味道很不错。

关键还便宜啊,相对于其他景区,这里只比市区略高一点点。

但羊肉是现宰的,蔬菜是地里现摘的,绝对够新鲜。

时间久了,渐渐有了回头客。

烧烤大院的生意也火爆起来,旺季的时候,三四个月就能净赚七八万块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