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极品(1613)
还有,大格格说的“上学”是她理解的“上学”吗?
她妈不是窑姐儿吗,大字不识一个的,别说去洋人那儿上学了,就是在国内,她想上学也没有学校愿意要她。
别说白佳莉了,就是黄春也有些傻眼,听她亲妈的这语气,似乎亲妈跟九红的关系非常好啊。
还是二老太太,到底经历得多,心理足够强大,哪怕心里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面儿上却没有露出一丝一毫,她柔声问了句,“大格格,您跟杨九红”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说起来也是缘分,九红刚到柏林的第一天,就在大街上看到了我。”
“这孩子聪明,也确实可怜,我看着她,竟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唉,按理,我不该跟她太过亲近,可你们没有去过外面,不知道在异国他乡,能够见到一个说着同样华语的同胞有多不容易。”
大格格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看着黄春,眼中更是戴着些许歉意。
不管怎么说,她是黄春的亲妈,作为正房太太的母亲,她却跟“杨九红”这个姨奶奶成了忘年交,怎么说都有对不住亲闺女的意思。
黄春刚听到这些事儿的时候,心里却是有些不自在。
但她真的是个善良的女人,且有着这个时代女人特有的大度,她对杨九红这个姨奶奶并没有什么不满。
七爷是个有本事的男人,而在这个年代,有本事的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
就算没有杨九红,也会有李九红、王九红,甚至是白家的那些丫鬟,也就未必没有“上进”的心思。
与其弄个不安分的女人在家里,还不如就容下杨九红呢。
毕竟在黄春看来,杨九红可比某些大宅门里的姨奶奶安分多了,也更懂规矩。
过去她没有娘家撑腰,在白家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亲妈,还有哥哥,不管是白家还是外头的人,都会高看她一眼。
至于亲妈跟杨九红关系不错,黄春更不担心了,就算亲妈喜欢杨九红,还能越过她这个亲闺女。
只要她守着规矩、占着道理,“杨九红”就算真的学成归来,不再是那个人人看不起的窑姐儿,她也动摇不了自己白家太太的地位。
而且,黄春还有个预感,觉得当年“杨九红”能够决绝的离开白家,日后她未必愿意再回来。
约莫若不是为了白佳莉这个亲闺女,她都不一定乐意白家有牵扯……
第1073章 别了,大宅门(二十六)
不知为何,黄春就是有这样的预感。
而随后的事实证明,黄春的第六感很准确。
自从大格格上门认了亲,并且十分高调的给黄春补办了嫁妆,她的身份、以及黄立的存在京城的相关人家都知道了。
詹家刚刚从新疆回来,詹瑜已经没了,詹喜奎一听自己那个大姑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顿时觉得腰杆子都直了几分。
尤其是听说自己的便宜表亲成了军阀,还做了北洋政府的高官,更觉得底气十足。
当年,大格格确实跟詹王府决裂了,但他爹詹瑜可没有对不起大格格。
他爹甚至还对大格格有恩呢,若不是他爹冒着被王爷惩罚的危险,偷偷放走了大格格,她能找得到自己的儿子?
没有黄立这个出息的儿子,她现在能有这么威风?
父债子偿,同理可证,父亲结下的善因也当庇护他这个亲儿子。
现在詹家过得清苦,没了爵位,没了王府,整天缩在大杂院里跟一群卖苦力的穷鬼们混日子,詹喜奎早就过不下去了。
尤其是他堂堂王府的贵公子,若是大清还在,现在少说也是个贝勒爷,居然还要被白家那个串铃卖药的郎中瞧不起。
呸,这也就是大清亡了国,否则,白家这样商户连跟他们詹家提鞋都不配!
每次看到窘困的生活,听到香伶的絮叨,詹喜奎就各种不忿。
现在好了,他大姑回来了,还这般的显赫。
有了大姑和黄立,他就不信还会有人瞧不起詹家!
詹喜奎一得了信儿,就巴巴的带着香伶和孩子们跑去找大格格。
对于詹家的人,大格格倒没有原主那么憎恶,她穿来的晚,没有亲身经历原主的种种不堪。
最重要的是,原主的心愿里,并没有报复詹家。
虽然詹喜奎就像绝大多数的八旗子弟那般,明明一事无成、穷困潦倒,还放不下“爷”的架子。
呵呵,还“爷”呢,大清早就亡了,偏偏这些人还不肯从自己的迷梦中醒来。
不过,詹喜奎有一点没有说错,詹瑜对大格格这个亲姐姐确实还算不错。
他或许不敢为了姐姐而反抗亲爹,但能竭尽所能的帮助姐姐,也算是个合格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