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懒汉村村长(16)

作者:棠梨煎蛋/蔻红 阅读记录

只不过因为懒惰,甜杆儿村的土地许久没有好好伺候,许多都荒芜了。于是普遍给田主交五成粮食,吴家庄只肯给四成。

但这已经是王成梁能谈下来最好的结果了。周边其他村子,只愿意出三成的也有,毕竟懒汉村的田荒的,比自己去开荒也差不了多少,人家何必来佃呢?

村人却认为这是王成梁办事不利,没能为全村谋福利。于是占起王家便宜来,更加的心安理得。

很多良心未泯的人察觉到,村子里的风气坏了。他们无法改变其他人的想法,只能自己搬走。因为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十分享受这种“悠闲”的日子。

毕竟能躺着,谁会愿意干活儿呢?

哪怕生活质量有所下降——那就去找村长!都是村长没本事!

现在,王成梁也死了,王大伟成了这个倒霉的村长。

若是王家真打算把程哥儿转手卖给村里人,怕是收不上来银子的。历来只有王家往外掏,从来没见过回头钱。

程哥儿没被直接抢去,就已经是看在王成梁死者为大的面子上了。

所以古氏也只能被迫想开了。

王大伟干巴巴地劝解:“赵家的地卖掉也就抵了税钱了,可能还会有些结余,吴家庄这些年把地养的不错。这程哥儿的卖身钱也算不得是咱家出的,便放他自由吧。”

王大伟原本是想用自家结余的粮食去替赵家交税,然后把赵家田地归了自家。但在了解了懒汉村之后,王大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村里人定会觉得他们家占了便宜,之后再想些法子让他们把这“便宜”给吐出来。干脆把地卖掉,银货两讫,账目清明,堵上村里人的嘴。

就是得往县城多跑两趟,好在他本来也是打算去的。

甜杆儿村几十年前也是有名的富村,地理位置很好,处于琼水县和小浆镇之间。如今王大伟的身体有灵泉调养着已经好了大半,脚程快了不少,步行到县里只要一个时辰。

只不过镇子物价比县城多少便宜些,除了村长,村里头少有人往县城来。原主的记忆里,也没什么关于琼水县的画面。

王大伟费了好一番工夫才找到衙门,递交了村长继任的文书。又在管理土地买卖的小吏那里登记了赵石头家的四亩地。

那小吏早从粮官那里听了个热闹,知道这人是新任懒汉村村长,不禁语带同情:“我早两年就跟你叔父打过交道,劝他早早搬离了那土匪窝,他非不听。这下好,命都搭进去了!”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也这么死脑筋,不知道跑路呢?”

王大伟冲这小吏笑了笑。懒汉村是有很多问题,也很棘手,不过既然老天爷让他穿越过来接手这个村子,没准就是想借他的手,惩治惩治这些人呢?

小时候王大伟听福利院的阿姨们说过,人这一辈子要干多少活儿都是有定数的,年轻时不干,老了就得干。王大伟觉得挺有道理。

跑路不是他的作风——他王大伟就不是怕事儿的人。就算现在做起来很难,他也不会放弃的。

那小吏被他笑得没了脾气。还别说,原主这张脸笑起来,挺有几分憨厚的意味,让小吏心生了几分不忍:“这地我帮你记录上了。近日吴家庄正有人想买地,离你们村子也近,我优先给安排了……你们老王家的人啊……”

王大伟没接他的话头。

甜杆儿村走到今天这一步,固然村民们有非常大的责任,可也不是没有王家的原因。只是即便他们有再多过错,也都已经付出了一生为代价,王大伟不想在背后多做评论。

总是死者为大的。

“您要是遇上了粮官大人,烦劳帮我说一声,我们甜杆儿村的粮稅已经准备好了,大人随时可以来收。”王大伟往桌上放了一串铜钱,十个大子儿被红线串了起来。

小吏也不嫌少,把钱拢进袖子里叹了口气:“其他村子早收完了,就剩你们村了。因着你叔父的事儿,粮官心里也不大自在。我替你说一声就是了,早收完两厢都省心。”

王大伟点了点头,又打听道:“我不常来县里,不知道这县城……有没有卖寿材的?”

古人忌讳颇多,这话有些唐突,因而后半句声音放轻了许多。

吴三桩赔了十两银子,王大伟一早就想好要给王成梁买一副棺材,不能真让人一副破席就下了葬。

小吏有些惊讶,棺材可不便宜,许多老人的棺材本儿都要攒小半辈子。年轻人横死来不及攒,大多都一副席子草草埋葬。这王家都穷成什么了,居然还要给王成梁置办棺材?

不过这也不关他的事儿,惊讶归惊讶,小吏还是给王大伟指了路:“北街后头就有一家,是平民百姓常去的。”又好心叮嘱道:“你可是身上带了银子?看紧一些,这段儿时间县里不太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