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医女:背靠王爷好乘凉(60)
姐儿俩临睡之前又商量了一下,才又睡下了。
隔天一大早,李氏一改先前那必须要等人三催四请的毛病,早早地就进了厨房准备早饭。
等饭做好,胡麦田自去端了一份回大房去。
孙氏看见了就来气,道:“瞧瞧,瞧瞧她这个德行!真当她是咱家的大姑奶奶呢!”
还是胡丰文劝她:“姑娘回门是客人,娘您跟个客人计较什么?这时辰也不早了,我待会儿就去里正家走一趟。”
说罢,他快速地吃了早饭,又跟孙氏要了一两银子,就出了门去。
孙氏虽给了钱,但依然肉疼不已。只是儿子说这是求人办事的规矩,她觉得自家儿子一直在城里,有见识,他要花钱都是应该的。
大房那边,胡丰年和胡麦田父女俩刚落下了筷子,胡霁色就端了刚熬好的药回来。
“爹,先吃药。”胡霁色道。
胡丰年道:“你快坐下,先吃两口。”
又问了胡霁色熬药用的什么火候等等细节,看样子倒不像是在关心自己吃了些什么药,而是要考校胡霁色的手艺。
听她说完,胡丰年满意地点点头,道:“不错。”
胡麦田见了,就笑道:“先前不知道这个丫头这么聪明。若是这次能顺利分出去,那爹把霁色带出来,以后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闻言胡丰年看着落座吃馒头的胡霁色,也是一脸欣慰的笑。
他差点就要说这丫头随她亲爹,是个天生聪明的胚子。还好这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不过,胡霁色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她的种种反常,其实胡丰年都是看在眼里的。
别的不说,就说她这给人看病的手艺,精进得实在是很快,一般人哪里能达到这个水准?
可就是因为她亲爹当年也是个神童一般的人物,所以胡丰年这里也总是能说得过去的。
他们这边吃好收拾好,姐妹俩扶着胡丰年起身换了衣服。
中药治病不伤脏腑,但弊端就是见效慢,故而古时就有“病去如抽丝”之说。
像胡丰年这种正当年的汉子,不过是感冒发烧而已,今天起来还有点打晃。
当然,这也跟他昨天动了肝火有关。
不过他的整体状态看起来也还过得去,只要不去跟人打架,坐着说话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了。
这刚收拾好,就听见前头一下闹腾了起来。
孙氏那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像是一把破锣:“哟!村长和里正都来了啊!快里头请,里头请!老三家的,快去端红糖水来!”
胡丰文领着村长和里正一路往堂屋去了。
他今儿出门,给里正送了银子,然后和里正一块儿,去把正在吃早饭的胡村长硬拉了过来。
因此,胡村长的脸色极不好看!
一进堂屋落座,他就道:“不就是要掰扯你家的事儿吗?既然请了我来,待会儿就别说我拉偏架!”
闻言,里正顶了一句:“四叔,大伙儿眼睛都亮着呢,你只要没有私心,谁还能冤枉你还是咋地!”
第四十六章 霁色的去留
这里正也姓胡,按辈分其实比胡村长小一辈儿,也叫他叔,而且血缘还很近。
但他们的关系并不亲近,甚至可以说是有仇。
所谓里正,和“村长”、“族长”都不一样。
村长和族长,都是村里自发选出的有威望的老人。
可里正,是吃着朝廷俸禄的正经官员。
古时候以百户为一“里”,里正便是管理这一百户人家户籍和纳税的基层官员。
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基层官员也开始以村落为单位,不再拘泥于百户一人,也渐渐开始从村民中选出。
说白了就是这种官员不再由地方府衙委派,选举也这么正规了。
但多少也是个官啊,这也是胡丰文收买了里正之后便胸有成竹的原因。
至于这里正和胡村长的过节,其实还是在管理这么屁点大的一个胡家村上。只因胡村长在村里,世代积累的威望,大伙儿都信服他,对他的尊重远胜于里正。
之前处理村里人的纠纷的时候,他作为里正,和胡村长意见相左的时候,也都是胡村长说话管用多。
就因为这个,里正都快恨死胡村长了。
端看他今天一进门,说的这个话,其实就是堵胡村长。那意思很明显,你家现在收留了这家大房的人,你家儿媳们也都帮着他们家大房来骂架,如果你今天帮他家大房哪怕说一句好话,你都是拉偏架!
胡村长自然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一时之间脸色也就不好了,吹胡子瞪眼的,扭过头去不理他。
里正嘿嘿笑了一声,并冲胡丰文使了个眼色,胡丰文含笑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