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宋(美食)(102)
阿寿送来的果然是清淡却又有滋味的吃食,很是适合醉酒后吃:绵软的鸡丝白粥、暄软蓬松的虾仁酱肉馅小馒头、脆嫩碧绿的蒜蓉炒空心菜、酱红色的假煎肉,色彩搭配得亦十分用心,顿时令人食指大动。
鸡丝粥的做法和用料虽然简单,但要煲得鲜香绵密却不容易。煮粥的米是今年的新鲜稻米,泡过后,在砂盅里煲到开花。另一边的小锅煮了水,将去骨的鸡肉煮得半熟,捞出来顺着纹理轻轻撕成鸡丝。
待粥米开了花,便将鸡丝和红枣一道扔进去,将灶膛里的柴禾抽出,只用余烬和灰热慢慢熬煮着,粥米在小炉上噗噗翻滚,要吃之前再加少许盐。
趁着这个功夫,阿池也十分迅速地炒好了空心菜。这菜是后院的菜地里才刚割下来的,分外新鲜。将猪肉滋滋煸出油来,投入蒜末与干辣椒段,待蒜末炸成浅金色、飘出香味后便将方才切段的空心菜倒入爆炒。快速将菜与猪油、蒜粒、辣椒段炒匀后,烹入少许秋油,加入盐与糖便可出锅了。因着炒制的时间很短,吃起来猪油的香气与蔬菜的寡淡浑然天成,分外爽脆。
还有一道菜也是用猪油做的,便是假煎肉。
春娘知道宿醉之后的人肠胃难免多有不适,对肉类的味道也格外敏感些,于是便用这味道不逊于真豚肉的假煎肉来代替。
假煎肉是她的拿手好菜,原先在公主府便尝尝做。长公主康阳不爱吃猪肉,但是驸马苏璋却极爱猪肉,无法,只能以假煎肉的滋味聊以解馋。
将水面筋与瓠瓜切成不薄不厚的圆片,少许锅中倒入一半素油一半猪油,分别将面筋与瓠瓜煎熟。
煎面筋时十分讲究火候,需得用小火,慢慢煎至表面脆黄但内里依旧弹韧的地步方可。一旦煎的程度不够,便沾染不到猪油特殊的香气;可若是煎得太过,内里失去了豆制品的弹性而发硬,失去了那股近似于肉的甘美,便也不像肉了。瓠瓜同理煎至半透明状,盛起来放一旁备用。
锅中倒入少量的葱油,将适才的面筋、瓠瓜倒入同炒,等炒得干爽时便加入少许花雕酒、清酱、秋油、花椒末和白糖,焖煮片刻,待到面筋和瓠瓜都吸满了收浓的深红酱汁便可以装盘了。
这菜虽然是仿肉的菜肴,但因着做繁杂的做法和调味,滋味丝毫不比真正的肉差。不仅煎过的面筋外形酷似肉片,连瓠瓜片入口也极香,格外松软鲜麻。
包子是中午便备下的,在苏蘅最爱的酱肉馅儿中又包了整只现剥的虾仁,蒸好了便和其他的粥菜酱料一起送了来。
新米熬的鸡丝粥格外香糯,一揭开盖子米香便溢出,粥上面还结了一层油亮亮的粥汤皮。这层汤皮似油花非油花,还带着些稻米的香气。小时候老人会专门盛起来给小孩子喝,道这是粥里最有营养的精华所在。
苏蘅饿极了,饭菜送来后她也顾不上形象,迫不及待地先端青花小粥碗,沿着碗边啜喝了一口。
唔,鲜而不腻,糯而不烂,一股平和温存的暖流缓缓抚慰过辘辘饥肠,在有些寒意的秋夜里连身子都觉得暖和起来。
袁子才在他写的《食单》中还写了煮粥的标准,所谓“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眼前这碗鸡丝粥便是如此。
鸡丝与粥米本来都是味道清淡的食物,在灶火的熬煮下,水、米、鸡丝不分你我,几乎近于完全融合,味道更加绵长,吃完之后隐隐约约还有一股红枣的淡淡余香留在舌尖喉咙里,丝毫不腻。
苏蘅喝着这粥,顿时便明白了《红楼梦》的小姐太太身子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喝一口热粥,贾母更是出了名的爱喝粥,什么鸭子粥、杏仁粥、碧粳粥、燕窝粥、红稻米粥,贾府的厨司变着花样准备着。无非就是为了一口轻省和滋补,嘴巴舒服了,肠胃也舒服。
葱油假煎肉用来下粥是最好不过的。豆制品煎炸之后本来便有肉香,很有些外酥里嫩的意思,再加上葱油猪油特有的香气和调味后的咸麻滋味一激发,虽则借了肉的名字,但是口感上完全不逊于真正的炒肉片。苏蘅又夹起一片瓠瓜,瓠瓜清爽却滋味浓厚,就着粥喝很是适意。
苏蘅拿了个小酱肉包子,咬了一口,果然与平日吃的五丁酱肉有些不同。因加了虾仁,吃起来格外爽脆甘甜。她拿着包子慢慢吃着,一边和阿翘闲聊。
阿翘不解问:“这假煎肉用了猪油,这还能算得上是素斋菜吗?”她也颇中意这道菜,吃了许多,才有此一问。
苏蘅笑道:“这本来就不是斋菜呀,只是模仿荤菜的一种调味方式罢了,就像假烧鸭、假羊、假煎白肠,都只是为了好吃而已。若是那些虔诚向佛的人,弃绝荤腥、杜绝欲望乃是发自于真心,是不屑于这种模仿肉类的素食的——若是馋仿肉,说来说去,那还是馋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