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日常+番外(140)
阿喜瞧着两个人打打闹闹的,眉眼里藏着着浅淡的笑意。
“夫郎,余厨和沈大夫来找您。”卢圆引着两人到了阿喜跟前。
卢圆这般唤两人,倒是让两人颇有些不好意思,客气的同阿喜行了个礼,那日在城门口只撇见软轿里坐着个贵夫郎,并未瞧真切,今日这般近处接触,这才知杨老爷的夫郎是何其的瑰姿艳逸,光彩照人。
阿喜声音柔和:“今、今日怎从房里出来了,身子可有养好?”
“多谢夫郎关切,已经打好了。”余达拍了拍自己的伤腿:“余大夫用了宅子的药,先下我走路都便利多了,也不像前些时候那般钻心眼子的疼了。左右想着身体也康健多了,便想寻着些事做,小人听卢圆说厨房里忙不开,就来和夫郎自告奋勇了。”
阿喜笑了笑:“老爷夜里要宴请三两好友来宅子,得、得多做几个菜,既然余厨想帮忙,那便去、去试着做吧。”
余达乐呵呵的:“多谢夫郎,那小人便去了。”
阿喜应了一声,让卢圆领他去厨房,余达走后,他瞧着沈长年还在这儿站着,问道:“沈大夫也有事?”
沈长年就此便说了自己的想法,阿喜眉心一动,若非沈长年提议,他还从未想到这层上去。
现今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腊月里大哥去了一趟省城,那边的生意已经进入正轨,省城的人多消费也高,福禧斋不仅是铺子还是糕点都做的好,舍得花钱光顾的客人也多,赚钱可比这边要快多了。
杨晔现今又是举人了,不管今后是否还能往更高的位置去,杨家在文阳县也已经颇有名头,若是多做些善事,名声会更好些,到时候不管是于官场还是生意场都是极有裨益的。
义诊可不失是个好办法,知道百姓的需求再做善事,才能让百姓更好的记住。
阿喜道:“沈大夫的想法极好,不、不过这阵子年节,县城里的人比平日里多许多,您一个人必然是忙、忙不过来的,既然是要做善事,那便好好做,我、我让卢圆去请位大夫同您一道,让卢圆给两位大夫打下手,到时候也忙得开。”
见其答应,沈长年十分高兴,同时又不得不暗赞阿喜聪慧,其不说不信他的医术,直接再请位大夫与之一道,两位大夫互看方子,也就不怕出错,简单的几句话滴水不漏,挑不了错处,果然这高门之中的人没有简单的,也难怪堂堂一个举人会娶个说话结巴的小哥儿做正室,且还没有任何侍妾。
阿喜对义诊这事儿很上心,福禧斋在云街的小铺子关了以后现在还空着,他便把义诊地点设在了铺子里,花了一两银子请了药堂铺子的陈大夫出来坐诊三天。
两个大夫一起,只负责看病和拟方子,拿药得自行去药堂子,如此看病的百姓可以省下看诊的费用,药材的价格一般是有定价的,但是看诊的费用每个大夫收的都不一样,有的几文钱便可,有的则是十几文甚至几十文都有,因此许多贫苦百姓都很喜欢看义诊的大夫。
准备就绪后,卢圆扯着嗓子在街上吆喝了几声:“义诊了诶!杨宅请大夫义诊,有需要看诊的病人到里头来,不收取任何费用!”
云街来往的人原本就多,听此一吆喝,看诊不看诊的都跑来看热闹,大伙儿围在在铺子门口观望,只瞧见长桌前两个大夫面朝大街坐着,看诊的工具到真是有。
大伙儿不认识沈长年,却是有不少认识陈大夫的:“瞧,陈大夫也在,这真是在义诊吗?”
卢圆应声:“是,我们夫郎特意请了陈大夫来义诊的,旁边的是沈长年沈大夫。”
“真一点银子也不要?”文阳城里还是第一回 有大户请大夫出来义诊,百姓们没有遇见过,这朝看见既觉得新鲜又不敢轻举妄动。
在卢圆多番解释免费看诊开方子,不要一个铜板后,这才有人大着胆子进去。
后头的人不敢进去,伸长脖子瞧里头的动静,不过一刻钟,进去看病的人挥舞这药方子跑出门,冲大伙儿道:“真不收钱,大夫说只义诊三天,要看诊的快去瞧,我要去药堂子拿药了!”
这下是彻底放心了,陆陆续续有百姓跟着进去,起先人少,绝大部分人都是找陈大夫看,等着人多排起队后,逐渐便有人往沈长年那边去了。
阿喜在铺子里待了一会儿,瞧着沈长年号了几个脉,一针见血说出看诊百姓的病状,本打算让陈大夫看药方的,现下却放下了心。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瞧不起病的穷人家难得碰上这种机会,闻讯都赶了过来,来看诊的人越来越多,人都排到了铺子门外。
下午些时候杨晔同温寒李橙从城西的一处宅子出来,县城里的举人都是有联系的,人数也不多,按照惯例年下皆会一聚,他们三人是县城的后起之秀,受到老举人们的邀请,于情于理都得去拜访,见见人大家熟悉熟悉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