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明月几时有(52)

作者:尉洛子 阅读记录

二皇子进封为宁王,五皇子齐王每年俸禄多享一千石,六皇子李陵封汉王,七皇子封秦王。

太震惊了!

六皇子犯了殴打朝廷命官,打的还是才参了他的御史,竟然风头过去,还能封个比晋的封地还大的汉王!

不过,多数朝臣的目光已经放在了七皇子身上,——秦王啊。

这个封号很值得大家玩味。

秦王被指婚,王妃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

秦王开始着手建府。

李陵被烧了的六皇子府修整到一半,重新停下交给工部设计新的扩府规模,变成汉王府。

叶玉盘听小安子与辅兴坊下人说的此事,再见到六皇子,直言恭喜,“这个香囊是我亲手做的,送给你!你要请客还礼才行。”

李陵复杂地看着这个一丝花纹也无的香囊,说是个布口袋都有人信,——明显是哪个裁衣服坏了的料子,顺手拿来随便缝三面,就给他送?

这待遇,同他父皇当年比,也不知是谁能赢。

从前的叶贵妃也给她的“儿子儿媳”们送年节礼,比如端午的荷包,中秋的粽子,全都这样是不值钱的东西。

但谁敢不要?

不但要,还得千恩万谢欢欢喜喜接下。

毕竟父皇那里的礼,十年如一的是素手帕。

就是一块料子裁成方块,四围锁边而已。

讲起来,这个香囊做工还繁复了一点。

李陵给她面子,随手把香囊挂在腰间,难得还有一丝天光时,带她去逛了一回西市,这时是西市最热闹的时候。

因为中秋,街面上许多景致还没有拆卸,虽说没有上元灯节灯市那样的奇景,这时候去逛也还是能见到大国都城的荣华。

平常日子有平常日子的风味。

听李陵这样给她描述,叶玉盘在马车上到主路的时候,很是向往地悄悄掀起窗帘一角,往外张望。

从前出行总在傍晚,今天忽然在熟悉的界面看见了这许多人,实在很难不令人欣喜。

她贪婪地看着外面人流,羡慕又失落。

李陵的马很快走到她张望的窗帘外,温声提醒,“改日给你装上两层纱帘,外面人瞧不见你,你却能瞧见外头,——现在先把帘子放下来,等会到了酒楼,慢慢看也不迟。你别看这着这里好,就觉得真好,每年丢在西大街的孩子,不论贵贱,总有几十个。”

“这么多?”

叶玉盘惊讶,她放下帘子,低头想了想,靠在窗户边缘,“那最后能找回来多少?”

“找回来?从未听说。”

叶玉盘闻言,勾起了刚刚穿到这具身体时的情景,她从没见过的姐姐也是走丢了的。

她隔着这道帘子同他说,“若是富贵家走失了孩子,那怎么办呢?家里有财或者做官,总能费劲心力找吧?”

李陵面无表情道,“倘若是男孩,被拐走后发现他来历不俗,未免这孩子带来麻烦,那男孩一命呜呼也是有的;

倘若是女孩,……若真找到了,呵,谁家的姑娘被人拐走了,然后救回来能清清白白的?救人事小,祸害家风事大,家里其他姑娘不出嫁了吗?”

叶玉盘被他说得情绪低落,果然不再偷偷掀开帘子往外看。

这具身体的母亲应当是很爱很爱她的孩子,所以即便是乞讨也要寻到走失的女儿。

哪怕最后万般无奈卖了小女儿给儿子治病,母亲心中应当也是十分痛苦的吧。

不知后来那个哥哥病好了没有。

不知母亲有没有回去牛家庄寻她。

越走,外头人的声音越多,仿佛就在耳边。

叶玉盘明知这样吵的市场,自己说话外面人听不见,还是低低问了句,“我若是丢了,你会来找我么?”

马车停在了一处酒楼门口。

丫鬟侍候姑娘带上了帷帽,搀扶着她下马车,李陵身姿如松地站在马前,等她下来,然后带着她上了酒楼三楼,进了最能远眺西大街全景的包间。

店里的茶博士为贵人奉上好茶点心,便退了出去。

李陵带着她在推开的窗口往外看,指着那一条繁华长街,“怎么样?”

叶玉盘首先去看的,却是眼下一大片古拙的古建筑屋顶,连成一片,密密麻麻地铺向远方,直至到达高大的城墙!

从这里自上而下去看,这京城南半截的地盘,只怕比现代首都的二环还要大,巍巍峨峨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她不自觉地含笑看着这一片土地,“真好。”

李陵没听清楚,“什么?”

叶玉盘认真地对他道,“你的父皇,还有你的祖辈,一定都是明君,才能将都城治理的这样宏伟。”

李陵面色古怪。

叶玉盘当他是中二少年,就不同他说这些,继续眺望这在现代几乎绝迹的庞大古城建筑之美。

同类小说推荐: